【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伊犁老房子的魅力
  作者:瞿云微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9-01 | 点击数:6675
 
  是什么力量,让两位伊犁久负盛名的油画作家放弃舒适的居住环境来此蛰居进行创作?是什么力量,让一位年轻的锡伯族美术教师用半年的时间在这块天地里寻访、聚焦,用镜头记录下一个个让人深思的瞬间?是什么力量,让我们对这个已经多次做过的新闻题材再燃激情?

  我知道,那是伊犁老房子的魅力,我也知道,那是伊犁人一种浓浓的情结。

 

  当波力亚从伊宁市新华东路伊犁街的某一条小巷道里悠闲地走出时,你可能无法判断出他是伊犁乃至新疆和全国都比较有名气的油画大家,他的油画作品曾经被以数十万的价格购买收藏。只有当他推开老式木门,站在浮雕装饰、灰色砖墙、木制大尖顶的老房子前沉思时候,你才可以清晰地看到那种专属艺术家的特质,特别是一个伊犁俄罗斯族油画作家的本色———他会让你想起伏尔加河纤夫忧郁的眼睛,想起电影《莫斯科保卫战》精彩的对白,想起收音机里“怀旧金曲”里的《三套车》,泛黄书皮尘封的保尔·柯察金……战争、英雄、浪漫、火红的激情辉映着历史的天空。维吾尔族油画家艾尼更像是个浪漫的哲人,用画笔表达生命意蕴与精神密码,把对生命和社会的深沉感悟,释放、幻化和融会于和谐、神秘、浪漫、富有哲理性的画面中。他也像一个隐者,在自己的世界里享受极致。我至今没有就为什么非要来这片古旧的老房子里借住这个问题向波力亚和艾尼求证。但我可以想象,当一个充满才情的艺术家开始怀旧和思考时,也许只有在远离喧嚣的天地才会让他觉得踏实,才能安静地作画、自由地畅想,用画笔表达着内心的丰富和众生百相的美丽。

  伊犁师范学校美术教师文永兴和我年龄差不多,从年初开始,就来找我说要拍一组伊宁老房子的照片,我一直以为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摄影爱好者或者观光客,就没有太当回事。没想到,这个认真的小伙子竟然用了半年多时间拍了无数的片子,并和我多次商议,他的热情让人感动。后来因为我住院,耽搁了一些时间。上班以后,他又来找我,看着他拍摄的一张张照片,虽然无论从视角和技术上都不能算很好,但我还是被他的执著打动了。他拒绝使用数码相机,几百张照片全是传统单反相机拍摄的。他说,每当面对这些老房子,自己总喜欢想象,甚至复原当时的情景,这些沉默的一砖一瓦都像是在讲述过去的故事。我也曾经在伊犁街的那些老房子里住过,也曾在深夜里面对着斗篷式的屋顶、厚实的墙壁、花纹装饰的门框以及老旧的壁炉遐想。对那些老房子感兴趣的人很多,但真正能读懂它们的却不多,我觉得文永兴应该算一个。

  普希金诗道:“那逝去的将成为美好的回忆。”我知道,伊犁的老房子已经不多了,不管是俄罗斯式的,还是维吾尔式的,还有其他各种古老民居,随着城市建设的推进,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这些老房子会慢慢地隐退,它们的身影也会日渐模糊。可是,它所带给伊犁人的怀旧情结不会消逝。可喜的是,从2006年开始,伊宁市政府对古建筑和典型民居集中的南市区进行了旧城改造———“按照南市区原有的建筑形式,辅以现代的基础设施,将南市区改造建设成为具有原有民居建筑特色和充分体现民族文化风韵的历史文化保护区”。那些带有浓郁维吾尔族民居风格的住家院落都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门楼和窗框上的雕塑栩栩如生,小院里的杏树、桃树苍翠挺拔。而以往狭窄的巷道都被硬化,人行道除了预留的花圃草坪外,全都铺上了淡蓝色和淡绿色的水泥步道板,路两边的少量违章建筑已经拆除,看上去很有伊犁味道。

  专家说,古建筑和民居以及街巷布局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不仅对伊犁建筑史学、城市发展史学和民俗学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而且对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我和许多与我一样喜欢伊犁老房子的人则似乎更喜欢那种真切的伊犁味道,纠缠于扯不清的一种情结,或许这就是伊犁老房子的魅力吧。

来源: 天山网

  文章来源: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2008年08月31日 18:03:35

上一条: ·民间绝活奥运期间亮相北京
下一条: ·[李红军]历史从这里找到了依据
   相关链接
·[王二杰]连云港传统民居建筑装饰中民俗意蕴·《平遥古城传统民居保护修缮及环境治理管理导则》发布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成立传统民居保护专家委员会的通知·[江南]保留一片“活着”的文化记忆
·[金磊]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的倡议·[单霁翔]关于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的思考
·中国最美的10大民居建筑·柯尔克孜族的毡房与土房
·八闽千姿:急待保护的泉州土楼 ·中国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潜口民宅见闻
·上海成立石库门文化研究中心·“世博论坛·上海石库门遗产保护与文化传承”实录
·[张跃 刘娴贤]论怒族传统民居的文化意义·贵州省世居少数民族传统民居面临危机急待抢救和保护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