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位教育与招生信息
   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高校民俗学课程与教材
   民俗与中小学乡土教材
   民俗学学位论文题录
   全国民俗学研究生暑期学校
   公开课(MOOCS)

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首页民俗与教育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寻找满族民间故事以及有温度的民间
  作者:本报记者 王研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9-07 | 点击数:13503
 

 
 

  2008年7月,来自辽宁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的24名民俗学、民间文学在读硕士研究生和6位具有民俗学、人类学博士学位的研究学者组成了六个调研小组,分赴清原、新宾、本溪、桓仁、岫岩、凤城等满族聚居地区,对当地蕴藏的满族民间故事展开了普查。

  “满族民间故事”项目,由辽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申报,并于不久前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责任保护单位的辽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随之承担起了对辽宁境内满族民间故事进行资源普查、田野调查、资料整理、项目文本和录像片制作的工作。同时,项目小组还将根据普查的结果,运用民族学、民俗学、人类学以及社会学等理论,深入研究满族民间故事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

  8月26日,记者在省文联采访了参与此次普查的主要成员。项目调查小组的成员都是青年学者和在读研究生,他们除了拥有专业知识之外,更对这项工作拥有极大的热忱,并且希望通过“满族民间故事”项目普查走进真实的民间,创造一次精神寻源、文化寻根的机会。

  专业学者组成调查小组分赴六个满族聚居地区展开普查

  辽宁是满族形成、崛起、壮大的地区,蕴涵着广博深厚的满族文化遗存和内涵。辽宁满族民间故事生成于满族由“渔猎”转向“农耕”,并且与汉族文化密切接触、融合,逐渐形成满汉杂糅的文化特征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南迁至辽宁境内的满族支系,其文化既与整个满族的发展历史以及积淀形成的民族整体风貌一脉相承,又与未作南迁至今仍生活在白山黑水的满族其他支系迥然有别。这些特点都鲜明地体现在由辽宁满族民众集体创作、世代传承、“记录”他们生活世界和意义世界的故事中。

  上世纪80年代,辽宁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承担了被称为“文化长城”的国家项目,进行《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当时的收集整理为此次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普查积累了许多重要资料和线索。

  今年7月13日,项目组在省文联举行了“满族民间故事”田野调查培训。原计划首批普查派12名在读硕士研究生,但是,培训当天,辽宁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共来了22位在读硕士研究生和6位博士,并且,他们都十分渴望参与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和保护工作。最后,项目组增加了调查小组的参与人数。在培训班上,省民协副主席、辽宁大学教授江帆就故事采录的方式方法,故事内容要求及特别关注的问题等按照国家标准对调查小组成员进行了培训。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调查小组全部由民间文学、民俗学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员组成。这种组成方式以及调查方法在全国还是首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和保护提供了一个新的经验。

  “满族民间故事”项目组按照国家要求对项目制定了五年保护计划。但是,就在项目组筹备普查的过程中,本溪满族自治县泥塔村一位重要故事讲述人突然去世,近百则满族民间故事就这样随着讲述人的故去而湮没了。项目组进一步认识到“满族民间故事”项目的濒危性,保护措施必须立刻启动,于是,项目组决定,在国家保护经费下拨之前,就立即开始行动,展开对辽宁境内满族民间故事的实地调查和采录。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辽宁日报 2008-09-05 09:13:24

上一条: ·专家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人才培养
下一条: ·北大学子官山采风歌声浓
   相关链接
·辽宁大学成功举办民间文学学科建设会议·[施爱东]民间文学的学“术”问题
·辽宁大学新增中国民间文学博士点·[郭翠潇]口头程式理论在中国研究生学位教育领域的应用(2000-2017)
·2018年跨文化学研究生国际课程班招生简章·辽宁大学文学院将举办乌丙安教授追思会
·第二届云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生暑期论坛公告·《中国海洋大学校报》推出“田野采风”专栏系列文章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7年博士招生专业目录(民俗学、民间文学方向)·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生暑期学校开班 关注“性别与民俗”
·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性别与民俗”研究生暑期学校课程安排·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性别与民俗”研究生暑期学校录取名单
·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性别与民俗”研究生暑期学校招生简章·[李晓宁]初入田野记之寻找养蜂人
·[孟令法]带着“亲情”去田野·[原源]异乡田野考察记
·[王新艳]脚步丈量出来的地图·[朱莉莉]高淳花奔村民间信仰聚集地田调日记
·[朱卿]田野札记:撒老乌的西南神学院·[张多]让你的身体熟悉这片土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