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甘肃省文联、中共岷县县委、岷县人民政府主办,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和中共岷县县委宣传部承办的“全国花儿学术研讨会暨第六届甘肃省花儿学术研讨会”前不久在“中国花儿之乡”岷县隆重召开。
来自青海、宁夏、陕西等省的“花儿”学研究专家以及北京大学、中国音乐学院、兰州大学等高校的专家与省内基层“花儿”研究学者近百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老、中、青三代“花儿”研究者就新形势下“花儿”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花儿”的改编与创新,“花儿”歌手的研究和培养等问题进行了共同探讨。
研讨会结束后,与会学者冒雨对当地传统的二郎山花儿会进行采风,对当地“花儿”歌手进行了采访。
保护“花儿”的行动
“花儿”是流传在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陕西等地,深受汉、回、藏、土、东乡、撒拉、保安、裕固等民族喜爱并世代传唱的一种民歌。作为我国主要的两大“花儿”类型——“河湟花儿”和“洮岷花儿”的发源地和重要传唱地的甘肃省,至今仍有上百个大大小小的“花儿”会场延续着、传唱着这种古老的、高腔的歌谣。
为使这一民间艺术瑰宝得以传承,多年来,甘肃民协一直致力于“花儿”的挖掘、整理、抢救和保护工作。2004年中国民协先后命名甘肃省岷县和临夏回族自治州两地为“中国花儿之乡”,命名康乐县莲花山为“中国花儿保护基地”、和政县松鸣岩和岷县二郎山为“中国花儿传承基地”,并在临夏州成立了“中国民协花儿文化专业委员会”。甘肃省永靖、积石山、岷县、肃南等四县被确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民歌采录基地。
在成功主办了多届国际性“花儿”学术研讨会的同时,甘肃民协组织拍摄影视资料近十几个小时,图片资料上千张,录制录音带近百盘,为民俗学研究收集了翔实的资料,同时还帮助多位“花儿”歌手制作了录音带、VCD光盘等个人专辑。
为支持“花儿”歌手及传承人的挖掘、保护和宣传,近年来甘肃民协共命名了近百名“花儿”歌手为“甘肃省优秀花儿歌手”,去年底推荐了7名临夏“花儿”歌手赴京参加“华夏清音”——中国民间经典音乐展演“黄土风韵”板块的演出。
目前岷县已连续举办了8届洮岷“花儿”赛唱会,省内很多地方每年都举行有规模不同的花儿会和赛唱会,吸引了大批“花儿”爱好者和“花儿”研究者。2006年第一个国家“文化遗产日”期间,“中国花儿传承基地”和政县松鸣岩举办了“中国西部12省区花儿(民歌)歌手邀请赛”;临夏县槐树关举办了“太子山民歌(花儿)大奖赛”,这些活动的召开,使“花儿”艺术更加受人关注。2006年,国家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甘肃的莲花山花儿会、松鸣岩花儿会、二郎山花儿会均进入了保护名录。
“花儿”专家的思考
民俗学家宁锐表示,在大西北的民间文艺园地里,两种民歌各领风骚,独树一帜:一是信天游(含山曲儿、爬山歌),一个便是“花儿”。“花儿”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是民俗旅游的开发重点。在“花儿”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方面,宁锐认为,民俗旅游已成为21世纪旅游业的主流方向,旅游的六要素是食、住、行、游、娱、购。而“花儿”民俗文化在特定条件下展示的内容远比这“六要素”要丰富得多,“比那些‘白天看庙,黑了睡觉’的一日游、三日游要有趣得多。‘花儿’与大西北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与民间信仰息息相连。莲花山、二郎山、松鸣岩等多种形态的人数过万甚至10万人以上的花儿会,已经成为甘肃境内一些地区的独特的节庆活动。因此,要做好这个产业,需要整合人力物力进行大的投入。”
中国民协“花儿”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宁夏民协副主席屈文焜则对“构建花儿流域文化生态系统一体化保护框架”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他认为,“花儿”是中国大西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入选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包括莲花山花儿会、老爷山花儿会等众多花儿会,因此,构建“花儿”流域文化生态系统一体化保护框架很有必要。
“花儿”流域北起前河套及腾格里沙漠边缘,南至渭河上游及洮河中上游,东起毛乌素沙漠边缘,西接日月山与河西走廊,横跨甘、宁、青三省区的四五十个县市,面积约30万平方公里。此外,还有两个“花儿”“飞地” :一个是东部天山下的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一个是西部天山下的吉尔吉斯斯坦东干族聚居区。
这是一个浩瀚的波澜壮阔的空间系统。正是基于这样一个跨民族、跨省区、跨国度的要素构成和历史文化多样统一、和谐共存的现状,建议甘、宁、青、新四省区乃至吉尔吉斯东干族聚居区联合协作,形成“花儿”流域空间一体化的共识,打破现有行政区划界限,统筹规划、整合资源, 共同构思“花儿”保护和研究工作的“路线图”。
屈文焜认为,文化部已经宣布我国将在“十一五”期间建立10个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区,“花儿”流域文化主管部门应该积极争取这个项目,建立“花儿”文化生态环境核心保护区,对莲花山花儿会、松鸣岩花儿会、二郎山花儿会、老爷山花儿会、丹麻土族花儿会、七里寺花儿会、瞿昙寺花儿会和宁夏回族山花儿传统集散地等为核心的重要“花儿”传承基地,实施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合二为一的保护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建立专项保护资金,保护花儿文化生态系统,使之成为“活文化”,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文章来源: 文艺报>07年09月06日>第八版> 【本文责编:CFNEdito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