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员之声

首页动态·资讯会员之声

施爱东撰文探讨:相声不会死,但不是这样活
  作者:冯建国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7-04-20 | 点击数:8070
 

  施爱东试图通过郭德纲现象说明,所谓回归传统,只是人们在当下背景中的一种浪漫想象。所有被操作的传统,都是由当下利益驱动的。事实上,“一个人的火成全不了一个行业,也败坏不了一个行业。”所谓传统,既不是毒药,也不是救世主,只不过是一块生意人用来吆喝的招牌。

  《辞海》把“传统”释为“由历史沿传而来的思想、道德、风俗、艺术、制度等”。几千年人类文明史几乎已经穷尽了人类可能的思想方式与行为方式,无论是哪种形态的当代哲学或当代艺术,我们都能在既有的历史文化中找到它们的根源和依据。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人类的思想与行为都是传统的。当什么都是传统的时候,也就没有什么不是传统了,如此,传统的实际意义也就消失了。

  从另一个角度看,不同的文化形式常常是互不兼容的,并不是所有被我们认作传统的文化都是适用于现实生活的。选择哪一种传统应用于我们的文化生活,是由文化的执行主体所决定的。所以说,传统不是客观的,而是主观选择的。传统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传统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当事人的利益诉求或情感需求。

  郭德纲的利益诉求是相声作为商品所能带给他的商业利润,观众则是借助于购买这种文化商品给自己的生活增添笑声和乐趣。郭德纲真正需要迎合的是观众的购买欲望,传统只是郭德纲在与公众话语的不断磨合中找到的一个话语平台。

  以郭德纲的年龄和阅历,他所能掌握的“传统相声”是极为有限的,创作源泉的过度取用必然导致源泉的过早枯竭,虎头蛇尾是郭德纲在相声舞台上的必然趋势。这一点郭德纲自己应该比谁都清楚,所以,郭德纲向影视业以及戏剧领域的转型也就不失为一种聪明之举。

  问题是,郭德纲把别家别派的相声都给骂倒了,如果他自己又转型遁入了影视戏曲界,那相声怎么办?

  相声当然还会好好地活着。台湾的相声史不是已经告诉我们吗,因为有了赖声川,相声又复活了,而且是以另外一种面孔活在更亮丽的舞台上。时势的需求是必然的,英雄的出现是偶然的。只要时势需要,英雄不在此时出现,也必在彼时出现。生活中不断有传统进入休眠或消亡,也不断有传统在涅槃或复活。传统的生和死,是由时势决定的,而不是由英雄决定的。郭德纲在北京城苦熬了10年,是时势造就了他,而不是他造就了时势。

  郭德纲在相声《西征梦》中说,布什派了一位美女特使到北京与他共商反恐大业,两人在马路边聊了半天,会谈结束时美女特使赶着回大使馆,郭德纲问:我说你怎么走啊?美女说:我坐300。这是郭德纲的经典段子之一,“300”指的是一趟公交车,这在北京几乎无人不知,可是,某著名相声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却坦陈自己不知道“300”指什么。生活在北京的相声演员脱离平民生活已经到了如此境地,他们还能生产相声吗?2006年,郭德纲赢得了一场没有对手的竞争。

  那么,被媒体捧为“草根英雄”的郭德纲是不是相声的救世主呢?当然不是。就目前来说,郭德纲既没有侯宝林那样的胸怀和号召力,也没有赖声川那样的学识和思想深度,他只是个技艺比较精湛的普通艺人。从最近郭德纲在代言“藏秘排油”减肥产品遭批评一事中所持的态度来看,郭德纲远未达到能够领袖群伦的境界。2006年,媒体以弘扬传统为借口,迅速把郭德纲捧上了神坛;2007年,媒体也可能在另一种借口的掩护下,迅速把郭德纲打入地狱。如果我们能够更理性地看待2006年,也许应该把郭德纲还原为一个普通的相声艺人,我们不必担心相声的生或者死,也不必把相声的中兴寄希望于郭德纲。真正的英雄也许还没上场。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 光明日报 2007-04-02 10:0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无
下一条: ·民俗学家:传统节日在中国民众中仍占显赫地位
   相关链接
·[祝鹏程]传统的圈层化建构与符号化挪用:对当代北京小剧场相声的考察及反思·[祝鹏程]谁之传统,传统何为:对当代北京相声传统化实践的考察及反思
·[朱韵伊]表演传统的新生及其受众的饭圈化·祝鹏程:《市场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北京相声为个案》
·[宋赫]“乖讹-消解”理论视域下的相声包袱构造·[杨利慧]民间文学“动态文体观”研究的一个范例
·祝鹏程:《文体的社会建构:以“十七年”(1949-1966)的相声为考察对象》·崔琦:相声在变化中生长
·[姜昆]把幽默传统的古老和相声艺术的年轻结合起来·[岳永逸]草根相声的知识考古学
·[周航屹]近世相声和娱乐期刊的关系初探(1924-1949)·[禾刀]“不会讽刺”的相声很讽刺
·[李丽丹 田永峰]为相声正名·台湾相声瓦舍:把相声说进中学教材
·[祝鹏程]表演视角下的郭德纲相声:个案研究与理论反思·[李丽丹]“在地化”与“在场化”:博弈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张天蔚]江湖、民间与市民社会·[姜昆]中国曲艺艺术的魅力
·[薛宝琨]传统相声和相声传统·[施爱东]郭德纲及其传统相声的“真”与“善”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