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出版资讯

首页动态·资讯出版资讯

《中国牛郎织女传说》丛书在京首发
  作者:记者 张璐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7-30 | 点击数:6678
 

  中新社北京七月二十八日电 (记者 张璐)一年一度的七夕佳节已经悄然走近,人们对于牛郎织女千古奇缘的关注程度也渐渐高涨。今天上午,《中国牛郎织女传说》丛书在北京举行首发式,将这则凄美浪漫的爱情故事从不同角度完美地展现给了世人。

  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朴实善良的放牛郎在老黄牛的“撮合”下,与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的女儿织女在人间结为夫妻,男耕女织、相亲相爱,并有了一双子女。没想到好景不长,织女私配凡人一事被她的母亲——王母娘娘知晓了。勃然大怒的王母将织女强行带回天庭,并在牛郎担着一双儿女追来的时候,拔下玉簪在两人之间划下一道银河,夫妻二人便永远被分隔在了两岸。后来王母怜惜女儿,终于同意每年七月初七让织女与牛郎相会一次。如今,七月初七这天被国人称为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乞巧节。

  《中国牛郎织女传说》丛书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历史定位阐释了牛郎织女这则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丛书共分民间传说卷、俗文学卷、研究卷、图像卷、沂源卷五卷,以“牛郎织女传说”为纲,系统地梳理了“牛郎织女传说”的文献史料、传说作品和研究成果。

   山东省沂源县“牛郎织女传说”历史久远,境内现存全国惟一一处与实地实景相对应的并存有古建筑遗址的珍稀景观——织女洞,完美演绎了“在天成像,在地成形”的奇观,是“牛郎织女传说”故事的核心传播地。沂源“牛郎织女传说”已被列入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民俗协会在沂源成立了“中国牛郎织女传说研究中心”。(完)

·延伸阅读·

《中国牛郎织女传说》五卷本丛书在北京首发(图)

2008年07月29日 09:34   来源:新华网   刘江、鹿永建



传说中的牛郎、织女七夕“鹊桥会”



    由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山东省沂源县人民政府共同组织编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牛郎织女传说》五卷本丛书,28日在北京首发。

    “牛郎织女传说”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自先秦至今已经流传了2000多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这个传说而形成的“七夕”风俗,已成为我国传统节日习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了解,《中国牛郎织女传说》五卷本丛书包括研究卷、民间卷、俗文学卷、图像卷、沂源卷,是迄今为止对“牛郎织女传说”进行全面系统整理与研究的重要著述。

 

 《中国牛郎织女传说》丛书出版迎七夕

 2008年07月30日 01:12  新浪读书

  七夕前夕,《中国牛郎织女传说》丛书首发式在北京举行。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的这一丛书为即将举办的北京奥运会献上了一份文化厚礼。

  牛郎织女传说,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山东省沂源县“牛郎织女传说”历史久远,境内现存全国唯一一处与实地实景相对应的并存有古建筑遗址的珍稀景观,完美演绎了“在天成像,在地成形”的奇观,是“牛郎织女传说”故事的核心传播地。沂源“牛郎织女传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民俗协会在沂源成立了“中国牛郎织女传说研究中心”。

  为发掘和传承“牛郎织女传说”这一文化瑰宝,沂源县十分重视牛郎织女传说的搜集、挖掘和整理,制定出了长远的规划,建设了“牛郎织女仙境民俗馆”和爱情文化特色村,举办了全国首届“牛郎织女传说”学术研讨会。同时,加大对牛郎织女传说文化古迹的修复力度,让牛郎织女传说和具体的自然山水、村落姓氏相结合,使其发展成为一个附着于沂源县具体山川古迹的解释性传说。

  《中国牛郎织女传说》丛书共五卷本,由叶涛等主编。该丛书以“牛郎织女传说”为纲,系统地梳理了“牛郎织女传说”的文献史料、传说作品和研究成果,为“牛郎织女传说”的深入研究与未来开发提供学术支持,对于促进我国民间文学类非物质遗产的研究与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丛书的出版发行,填补了我国牛郎织女传说研究的空白,并进一步确立了沂源县作为“牛郎织女传说”传承与研究的国家中心地位。

  文化部领导及来自海峡两岸的30余名研究民俗学民间文学的著名学者出席首发式,并对沂源县的“牛郎织女传说”进行深入研讨。

  据了解,进一步做好“牛郎织女传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沂源县县委、县政府与中国牛郎织女传说研究中心正在筹划“牛郎织女·七夕”文化旅游节、“‘探秘牛郎织女,相约山东沂源’情诗大赛”等活动。(编辑 小题)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8年07月29日 00:51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中国牛郎织女传说》首发式在即
下一条: ·丰富史诗理论──少数民族史诗研究出成果
   相关链接
·[王霄冰]再语境化与海外藏中国民俗资料的溯源研究·[朱凯雯]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中国俗文化教学研究
·[张玲]起源·空间·构身:隐喻视阈下中国多民族同源神话中的民族共同体思想·[张多]从“根文本”到“国家文本”: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国家纂集实践
·[游红霞]“中国寻根之旅”构建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的谱系理路·[谢亚文]女性讲述者的发现:中国民间故事研究百年回顾
·[夏中华]中国民间故事异境叙事研究现状述评·[王祖悦]20 世纪初民间文学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王玉冰]荷兰汉学家高延的中国节俗考察与书写·[王兴尧]非遗在社区:学术史要略与中国方案
·[王硕]城乡交互视野下礼簿中随礼法则的延续与重建·[王京]近代日本的中国民俗研究与相关收藏
·[万水清 胡燕]基于中国式现代化乡村茶馆发展路径选择·[孙正国 韩冰雪]“解难题”:中国“命运之子”母题的诗学结构
·[斯琴 杜丹]海外中国民俗文献研究范式的探索与实践·[施爱东 刘丹一]中国龙形象的历史演变
·[任宽]中国叙事体系观照下当代虎故事的叙事形态研究·[漆凌云]从融通到创新:中国故事学的本土化之路
·[彭绍辉]被忽略的环节·[马晓飞]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传统舞蹈的当代文化价值探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