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学位教育与招生信息
   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高校民俗学课程与教材
   民俗与中小学乡土教材
   民俗学学位论文题录
   全国民俗学研究生暑期学校
   公开课(MOOCS)

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首页民俗与教育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云南大学文学院顺利开班
  作者:杨慧玲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3-07-09 | 点击数:15379
 

   2023年7月8日上午,由中国民俗学会和云南大学文学院联合举办的“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云南大学映秋院101顺利开班。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文哲学部主任、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会长朝戈金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叶涛教授,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民族艺术》主编许晓明研究员,云南大学副校长廖炼忠,云南大学社会科学处张剑源副处长,云南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赵永忠、院长王卫东、党委副书记何丹娜、副院长陈芳、副院长王新,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云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董秀团出席开班典礼。本次“高研班”学员有来自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等34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的38名青年教师(含在滇)。

  开班仪式由云南大学文学院院长王卫东教授主持。他对与会专家和来自全国30余所高校的青年教师表示热烈欢迎,并对中国民俗学会与云南大学文学院多年的合作机缘进行了简要回顾。本届研修班预计为期一周,邀请了12位学界知名学者进行授课,主要围绕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学科前沿问题与新的学科生长点进行探讨与学习。

  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叶涛教授发表致辞。叶涛教授首先对本届高研班背景进行了简要介绍。今年是中国民俗学会成立40周年,学会自1983年钟敬文、杨堃、杨成志等先贤创立以来,一方面承担着群众性专业学术团体组织的责任,另一方面还承担着学科恢复的重要任务,其中就包括高校教师培训的义务。20世纪90年代,在国家对学科建设的调整恢复与蓬勃建设中,民俗学与民间文学学科也分属社会学与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处境仍相对边缘。基于此,作为学科学术交流平台的中国民俗学会就更需承担起学科教师交流培训的责任。而每年举办的学术会年会实际上就是为从事本专业的高校教师、科研人员和社会上热心于民俗学和民间文学的人士,提供学术交流平台。鉴于此,2021年,学会与高校合作在复旦大学举办了第一届“高研班”;而第二届“高研班”在学科传统与学术氛围深厚的云大文学院开课。最后,叶涛会长感谢云南大学对于研修班活动的鼎力支持,邀老师学者们共襄盛举、共同佐证,愿学员们有所收获。

  云南大学副校长廖炼忠对本次研修班的顺利召开进行了祝贺。廖炼忠副校长充分肯定了本届研修班的现实与理论意义,该活动立足民俗文化与民间文学的重要人文性,结合高校作为文化传承创新与理论研究、人才培养核心机构的责任与使命,积极投入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与世界文明多样性乃至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建设中去。与此同时,廖炼忠副校长回顾了云南大学自1922年建校以来中文学科的发展,以袁嘉谷、徐嘉瑞、刘文典、楚图南、刘尧民、姜亮夫、李广田等为代表的名家大师为云大中文系积蕴了深厚的学识基础,基于区域民族文化多样性的民族民间文学、民俗学学科为中文一级学科建设贡献了特色和优势力量。在云南大学百年校庆的重要时刻,基于习近平总书记致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贺信精神的指导,云大将在中国民俗学会的指导与兄弟院校的大力支持下,着力打造具有云大特色的民间文学、民俗学、少数民族文学学科体系。

  文学院院长王卫东教授就云南大学的民间文学和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史,进行了更细致的回顾与介绍,该学科堪称名家辈出、硕果累累。1940年,时任云大文史系主任的徐嘉瑞先生撰写了中国第一部研究云南民间花灯戏的专著《云南农村戏曲史》,1947年又写成其代表作《大理古代文化史(稿)》。1953年叶德均先生完成了《宋元明讲唱文学》等著作。1959年,李广田先生重新整理了彝族撒尼人民间叙事长诗《阿诗玛》。1959年12月,云南省民族民间文学大理调查队编写的《白族文学史》出版,这也是我国第一批少数民族文学史;同年云南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开始招生,培养了李子贤、秦家华等著名学者。1980年,教育部委托云大举办“全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概论》师资培训班”。如今,本届研修班由中国民俗学会和云南大学文学院举办,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八零年师训班”的延续。王卫东院长希望云大中文系民俗学、民间文学、少数民族文学的研究团队在中国民俗学会的指导下,会泽百家、赓续传统,与全国的同行一起推进中国民俗学和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研究。

  开班致辞结束后,与会的各位领导、专家与全体学者移步云大会泽院合影留念,本届“高研班”开班仪式顺利结束。正如叶涛教授所言:“好饭不怕晚”——2022年研修班抱憾推迟。2023年,正值中国民俗学会成立40周年、云南大学百年校庆之际,置身昆明凉夏之间,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定将取得圆满成功。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中国民俗学高端论坛(2023)”在山东大学成功举办
下一条: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昆明举行
   相关链接
·[朱梁灏]家乡民俗学视角下“同乡同业”现象考察·[郑涛]简述东亚民俗学发展史
·[赵李娜]自发写作与自觉反思:当代家庭民俗志书写者的“反身性”探究·[赵家萱 孟令法]非遗热:民俗学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杨馨颖]经济民俗学视域下江苏董永传说丝织文化历史演化研究·[吴南]从“非遗”周公庙会实践探讨道德在民俗学知识建构中的意义
·[王婧依]由安井真奈美的生育研究观现代生育民俗学构建·[谭肖雄]地域、表征、破厄:后传承时代新南方民俗的“守旧立新 ”
·[邵雅琪]黄石的女性民俗研究:社会制度的性别批判·[尚咿彤]“民间自有序”:民间老物件的都市创造力
·[路童越]新疆杂话的生活性特征研究·[陆薇薇]日本民俗学环境研究的路径与方法
·[龙晓添]流动的生活·具体的人:中国民俗学研究对象探蹟·[刘思诚]未完成:鲁迅朝向田野的三个维度
·[林诗瑶]空间与地方·[李正宇]韦大列对中国民俗学发轫的贡献及其意大利学术渊源
·[李向振]现代民俗学日常生活转向与实践民俗学的探索·[李顺]时空建构与情感叙事:丧葬仪式中的日常生活逻辑
·[李刚 荆淑坤]信息化时代的学术共同体构建:以中国民俗学会为例·[金倩雯]数字民俗学的实践探索:网络民族志视角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