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2019中国戏曲文化周闭幕 近19万观众感受“沉浸式”戏曲艺术魅力
  作者:侠克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10-10 | 点击数:5412
 

   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记者侠克)日前,在北京园博园举办的为期7天的2019中国戏曲文化周闭幕,共吸引近19万游客近距离感受“沉浸式”戏曲艺术魅力。 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的北京园博园,精彩纷呈的戏曲文化活动与秋日园博园的美景相得益彰。园区内的22处空间,被全国23个戏曲剧种,以及曲艺、音乐与舞蹈精心装扮,包括在京国有戏曲院团、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剧种剧团等在内的65家专业院团、社团,约2300多名演职人员,为游园群众奉上了370余场戏曲及周边艺术表演。

      据了解,“沉浸式”体验是本届戏曲周的最大特色。戏曲名家走出传统剧场,在天然的舞台、自然的样态中,与观众近身交流。在北京园上演的北京曲剧《茶馆》,每场都有百余名观众与演员一道坐在“老裕泰茶馆”;森林剧场响起的河北梆子《美狄亚》,让观众宛如置身古希腊露天剧场,感受中西文化的完美融合。 据悉,中国戏曲文化周自2017年以来每年持续在北京园博园举办。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的假日生活,成为市民体验戏曲文化的盛大节日,更逐渐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多重文化艺术交流的平台。

  文章来源:新华网2019.10.10
【本文责编:何厚棚】

上一条: ·“非遗” 演艺进景区
下一条: ·陕西深挖非遗文化宝藏助力脱贫攻坚
   相关链接
·[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王霄冰]再语境化与海外藏中国民俗资料的溯源研究
·[朱燕 王锋 王峥 李锦]从“non-physical ”到“ intangible ”:“两分制 ”视角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术语的选择与确立·[邓清源]元基因与地域性
·[邹东子]在“人类世”中寻找菌子的智慧:云南菌子文化的三重隐喻·[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
·[朱婉尚婕 胡燕]吉祥文化视域下男欢女喜的变迁与重构·[朱凯雯]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中国俗文化教学研究
·[周全明 王慧婷]非遗视域下滦南评剧的在地化保护与开发·[周霖]审美与具身性体验:德昂族水鼓舞传承发展的身体实践研究
·[郑天琦]“屯留大叶茶道”习俗及其价值初探·[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
·[赵欣璇]以“写”代“说”:陆稼书传说的生成机制·[张雨]明代小说中的猿猴故事及其文化内涵
·[张宇萱]整体视角与过程转向:国内外遗产化研究综述·[张一帆]短视频语境下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
·[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张巧坭]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的整体性保护·[张梦雅]“绣”的能动性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