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二人台:老百姓常看常新的不老艺术
  作者:李佳琦 陶格鲁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9-28 | 点击数:6160
 
 
  舞台是演员成长的最好空间。2008年,呼和浩特市民间歌舞剧团(2014年更名为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推出反映现实生活的二人台原创作品《花落花开》,该剧取材现实生活的真实事例,通过讲述由一场车祸引发出的曲折感人故事,以“横祸生—闹纠纷—吐实情—表真心—喜临门”几个主要情节为故事发展线索,在大起大落的人物情感纠葛中,塑造出月清、喜顺等几位有血有肉的典型人物,热情讴歌了人间的真善美。从2010年到2013年,历经7次修改、加工、排演的《花落花开》作为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在京、蒙、晋、陕、冀、鲁、宁、徽、苏、浙、豫11个省区市进行巡演,是二人台地方戏曲有史以来演出场次最多、传播地域最广、影响力持续时间最长的一部大型现代剧目。
 
  《花落花开》10年演出600场,让三代演员在舞台上得以淬火历练的同时,《花落花开》也被打磨成二人台戏曲里程碑式的作品,2009年,参加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戏剧会演并获银奖,同年获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2013年10月在中国第十届艺术节暨第十四届文华奖展演中荣获文华剧目奖。2018年10月22日,由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主办,呼和浩特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承办的《花落花开》10周年600场演出纪念活动在呼和浩特民族剧场举行,老中青三代演员以精湛技艺同台诠释《花落花开》的艺术内涵。在同时举办的《花落花开》研讨会上,中国戏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戏曲》杂志原主编赓续华,《中国戏曲》杂志原副主编高扬,《中国戏剧年鉴》副主编、编审李小青等专家学者充分肯定了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为二人台艺术发展、人才培养所做出的贡献。
 
  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为确保二人台地方戏曲的传承与保护后继有人,先后与内蒙古艺术学院、呼和浩特市旺旺艺术学校等开办二人台专业的院校签订相关学员实习协议,打通青年戏曲人才直接进入艺术院团的通道,使演员平均年龄降低至30岁。不但要“招进来”,更要“带出来”,老一代优秀二人台表演艺术家以“老带新”的艺术实践方式,着重对青年人才进行综合培养,确保青年戏曲演员有戏可演、有台可登,青年演员每年平均能够演出50场次。2018年12月推出青年演员系列专场演出,张恒、李春霞、朱原良、刘淑荣、银国相、张智红、冀光华、张银霞、刘兆阳、田丽、樊学勤、魏花、张菲菲、崔海平、张文娥、王利国、李敏等青年演员分别以个人或组合的形式进行专场演出,在舞台实践中得到锻炼。
 
  2018年7月,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组织中华戏曲名家传承人段八旺、孙润元、王美荣等专家学者编写《二人台艺术表演教程》,内容包括《二人台基本功训练法》《二人台传统戏与现代戏表演区别》《二人台人物性格分析与体现》《二人台表演形式与行当的风格》《怎样掌控人物内在戏剧性及舞台表演节奏》《二人台舞蹈与戏曲舞蹈结合及道具运用》《二人台的唱腔与吐字韵味》《二人台念白及各行当的吐字韵味》等。《二人台艺术表演教程》规范了二人台唱腔与舞蹈动作以及在传播过程中缺失的传统艺术特征,填补了二人台地方戏曲发展至今在基本功综合训练及艺术理论上的空白,对今后二人台的传承与教学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落实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的生动实践
 
  作为国内最大的二人台专业艺术团体,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肩负着蒙晋陕冀四省区二人台引领、示范、研究、传承、挖掘、创新的时代重任。
 
  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申报的“二人台艺术表演人才培养”项目被列入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艺术人才培养项目,这是二人台艺术第一次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彭飞表示:“我们能争取到这个项目,深切感受到国家艺术基金对二人台艺术的重视。我们没有经验,但可以在实践中摸索和总结,把培训班办好、把人才培养好。”
 
  2018年1月,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通过官网、公众号等方式发布招生简章,陆续收到蒙晋陕冀四省区近60名学员的报名资料,项目组组织专家进行两次选拔评审,最终录取30名学员。
 
  为使“二人台艺术表演人才培养”项目能够顺利进行,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等方面进行多次研讨论证,段八旺、任粉珍、宋振莲、孙润元、王美荣五名授课教师均为国家一级演员、自治区级和市级二人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在二人台艺术研究、表演和教学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同时,项目组与授课教师从艺术性、时代性、传承性以及剧目传播的区域性、社会认知度、观众的接受程度,还有对演员表演能力的要求等多方面综合考量,在100多部二人台传统剧目中最终选定《打金钱》《闹元宵》《借冠子》《走西口》《顶灯》5部经典剧目作为教材,旨在强化演员表演能力,规范唱腔与舞蹈动作、表演身段,恢复二人台剧目传播表演过程中逐渐缺失的传统艺术特征,使二人台地方戏曲表演的程式化得以全面完善。
 
  2018年4月20日,在呼和浩特大盛魁剧场进行结业汇报演出并录制演出视频。从4月27日开始,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山西省河曲县、陕西省府谷县、河北省张家口市进行为期15天11场的巡演,演出反响热烈,艺术交流气氛活跃。四省区二人台专业院团及没有受到培训的演员强烈要求多举办几次这样的二人台艺术表演人才培训活动,真正促进二人台地方戏曲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与发展,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原主任韩子勇对此给予高度评价。
 
  由于“二人台艺术表演人才培养”项目完成出色,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二人台牌子曲主奏乐器艺术表演人才培养项目也落户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2019年8月24日晚,来自蒙晋陕冀4个省区的28名学员经过40多天的教学培训,以民族器乐合奏、打坐腔等方式在呼和浩特群艺馆群星剧场演奏《大万年欢》《巴音杭盖》《西江月》《五梆子》等8支二人台经典牌子曲,作为汇报演出。演出接近尾声,全体学员向本次项目授课专家郝华、王成、郝体俊、孟侠、郭根虎五位教师行拜师礼,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二人台主奏乐器演奏流派的发展也得以更好地延续。受内蒙古非遗中心委托,呼和浩特民族演艺集团二人台艺术研究剧院又承办了2019年全区二人台表演人才培训班。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2019年9月27日
【本文责编:何厚棚】

上一条: ·“非遗网红”唱响平谷老调
下一条: ·“非遗” 演艺进景区
   相关链接
·中国春节 人类非遗|巴莫曲布嫫:春节是促进文化对话、助力可持续发展的生动实践·如何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巴莫曲布嫫代表谈用法治守护非遗瑰宝:修改非遗法让“保护”成为核心关键词·传承非遗守护文化根脉(改革再深化 奋进新征程·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康丽]“非遗”这个标签不能乱用·[刁统菊]女性是非遗传承的重要力量
·[康丽]非遗保护与性别平等:春节申遗成功说起·[朝戈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进入非遗堂奥的好用指南
·第二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拉开帷幕·[刘魁立]非遗传承: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
·[巴莫曲布嫫]将青年的声音带到非遗保护最前沿·[郭翠潇]寻找非遗“出圈”“出海”的内生动力
·“数字环境中的非遗保护:互联网失序治理与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杨秀]让年味儿重新浓烈起来
·专访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叶涛·《法制与新闻》杂志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展示非遗保护“中国经验”
·展示非遗保护“中国经验”·[杨利慧 丁红美]中国非遗研究20年:成就、焦点、贡献与问题
·[黄永林]非遗传承主体和保护主体的责任与协同·中国3个遗产项目从急需保护名录转入代表作名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