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CFS会务║关于近期会员会籍管理工作的说明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征文启事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海南非遗走进现代生活
  作者:温素威 丁汀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7-31 | 点击数:4194
 

   本报海口7月23日电(记者温素威、丁汀)以“探海角琼崖,锦绣斑斓的精神家园”为主题的活动,在深入海南地区探访2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于近日圆满结束。

  活动中,由专家学者、企业家、媒体代表等组成的团队,深入海口市、琼海市、五指山市等多地,探访了当地种类丰富的非遗项目,包括《南海航道更路经》等民俗,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黎族藤编等传统手工艺,椰雕等传统美术以及黎族打柴舞、黎族舂米舞等传统舞蹈。此外,活动还推选出三项非遗项目的五位传承人,进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BMW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基地”。在为期3个多月的交流活动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专家教授将作为设计师,以“做中学”的模式,带领、帮助非遗传承人设计并开发具有市场需求的非遗文创产品。非遗传承人对产品进行加工、制造、销售,以有效带动乡村劳动力就业,助力国家文化扶贫政策的落地与实施。据了解,本项活动由宝马公司发起,迄今已持续开展13年。项目通过推广非遗领域的文化传播和促进非遗作品的使用与消费两条创新路径,助力非遗走进现代生活。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2019年07月24日
【本文责编:何厚棚】

上一条: ·中国国际民间艺术节八月举办
下一条: ·薪火相传 内蒙非遗文化绽放古老苍韵
   相关链接
·传承老手艺 激活新动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我们即#活态遗产
·《非遗公约》20年:欢迎使用“非遗在中国2020”App·谷子瑞:《定县秧歌:从乡村戏到非遗》
·[季中扬]亲在性与主体性:非遗的身体美学·[朱冠楠]涉农非遗的民俗生态位辨析
·[张玮]布上青花:低调的奢华·[意娜]数实融合时代的非遗保护与传播
·[杨李贝贝]从《贡山县怒族民间故事集》出版看民族文化的抢救与保护·[宣炳善]浙江舞龙类非遗项目的社区空间与文化认同
·[辛海蛟]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王晓宇 左红卫]新疆克拉玛依市剪纸艺术调查研究
·[王娜]关于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彭佳琪 王晓涛]非遗馆总分馆体系建设的实践经验分析
·[欧静]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新探索·[陆慧玲]口头传统建档的行动模式与田野作业
·[刘蓓]省级非遗馆建设理念、标准与路径·[鞠熙]口头传统类非遗资源基础研究报告
·[姜晶晶]浅论非遗展馆(厅)在非遗保护传承中的作用·[胡燕 胡茜茜 杨雨彤]文化聚落:长江干流人类非遗探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