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青海热贡破题“非遗”后继乏人
  作者:张添福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7-16 | 点击数:4776
 
  中新社青海黄南6月9日电(记者张添福)“非遗”后继乏人?青藏高原东部人口不足30万的藏乡“热贡”提交一份有力答卷——330项各级“非遗”、128家示范户、257名代表性传承人及3.7万文化产业从业者。
 
  资料图:唐卡艺术品。中新社记者杜洋摄
 
  “热贡”指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隆务河畔,藏语意为“金色的谷地”。当地以唐卡、泥塑、堆绣、雕刻等为代表的热贡艺术和广泛流传的藏戏,双双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名录。
 
  “外方内圆的沙画坛城,我们师兄弟要用白、红、绿、黄、蓝基本五色及其他配色的细沙,得做六天。”作为沙画坛城青海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更登达智日前对记者说,“用沙制作,得无风,更得静心。”
 
  而更登达智的哥哥安拉扎西和弟弟多杰都是国家级“非遗”同仁刻板印刷的手艺人,他们87岁的老父亲仍对这门家传手艺爱不释手。这是一门古老的藏族印刷术,他们在桦木板上雕刻经书、书籍或各式图案。
 
  “家家有画师、户户画唐卡”形容的是热贡民间唐卡文化昌盛。夏吾扎西三兄弟师承祖辈,从小在家画唐卡,现在他们成立画院,广招学徒,此前“六一”期间,还接待城市孩童开展唐卡研学之旅。
 
  夏吾扎西的主业是画普通唐卡,但副业是创新的适宜佩戴的“小唐卡”,“其绘画工艺跟普通唐卡一样,只是尺寸小,刚好能装进手表大小的镀金壳里,可以戴在胸前。这种小巧的形式,很多人能接受。”
 
  与民间“师带徒”传习模式不同,热贡一家职业技术学校还开设唐卡、堆绣、泥塑、建筑彩绘等六个方向的民族传统工艺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九成。
 
  今年,热贡大打“文化牌”,策划了首届热贡文化旅游节、中国藏戏艺术周、世界唐卡艺术大会等35项文化旅游活动,全面展示“西域胜境·神韵黄南”的魅力。
 
  “热贡、香港两地文化有很大不同,这里的藏靴,还是纯手工制作,唐卡更特别,全世界也没有这么好的艺术形式。”来自香港的游客黄婉生赞誉说。
 
  “‘非遗’是民族智慧的象征。”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巡视员史小波说,该省一批濒危“非遗”得到抢救性保护,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基本建立,传承人队伍不断壮大,“非遗”数字化记录工程逐步推开。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9年6月10日
【本文责编:何厚棚】

上一条: ·申遗成功是保护发展新起点
下一条: ·“丝绸之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地区扶贫成果展”亮相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
   相关链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巴莫曲布嫫代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读懂非遗系统性保护的云南实践
·【我当代表这一年】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为非遗系统性保护鼓与呼·颐和园非遗插花展区 “花团锦簇、龙凤呈祥”
·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在京召开蔡奇出席并讲话·[王尧]钟敬文传说研究思想论略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山东大学举办非遗保护学术论坛 隆重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通过二十周年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马盛德]非遗见证了人类的创造力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
·[左红卫]对新疆民间剪纸传承与发展的思考·[邹培培]非遗语境下生产民俗对地方认同的建构路径与内在机制
·[朱志明]民办民俗博物馆与乡土文化记忆传承·[朱世桂]我国特色茶文化遗产“末茶”(抹茶)发展沉浮及其传承创新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