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学术传真

首页动态·资讯学术传真

北京舞蹈学院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 中国舞蹈学科理论体系研究项目“民俗舞蹈学”子项目研讨会
  作者:屈武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6-20 | 点击数:32241
 

   2019年6月15日上午,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在北京舞蹈学院图书馆二楼会议室召开了中国舞蹈学科理论体系研究项目“民俗舞蹈学”子项目研讨会。北京舞蹈学院副校长、研究基地负责人邓佑玲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林继富教授出席会议。参加此次研讨会的青年学者有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杨秀明、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黄龙光、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张远满、山东理工大学音乐学院张迪、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博士生雷斯曼、曾希卓、许晓云、张璇,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秘书常译允统筹会议工作。

  邓佑玲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的缘起以及中国舞蹈学科理论体系研究项目的理论研究部分和实践研究部分进行了简要介绍。同时指出民俗舞蹈学作为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的重要研究领域,在原有理论基础上发展所缺的短板,建设舞蹈学与政治学、社会学、民俗学等跨学科与交叉学科的研究。她对项目的执行团队与学者构成进行了介绍,提议对一些概念的界定作研讨。例如以“民俗舞蹈学”为好,还是“舞蹈民俗学”为好,以及要不要加“学”字等问题。民俗舞蹈学项目由林继富教授担任负责人,为年轻学者搭建一个开放互动共享的学术平台,以供青年学者发挥自己的专长,为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贡献自己的学术智慧。

  中央民族大学林继富教授对身体民俗学进行了介绍和解读。他指出人类知识的传承主要以身体行为和文字为主。在身体知识的传承中,舞蹈是最核心的,所有的传统舞蹈都与仪式有关,期望通过项目深化民俗舞蹈的研究。对于课题名称的界定与要不要加“学”,他提出“民俗舞蹈学”,是舞蹈本体的研究,民俗舞蹈本身既是民俗也是舞蹈,所以项目应该叫“民俗舞蹈学”。关于要不要加“学”,他提出“学”要有一个理论框架,有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如果不加“学”,通俗认为比较好写一点,通过具体案例找到研究点,在这个点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的提炼与概括。民俗舞蹈作为民俗的内容,它是区域性的,同时也是可以交流的、分享的、理解的。民俗舞蹈也是一种认同的文化,既有共同的形式,又有内在的个性。把它做成一个调查的形式,是第二个追求。先做扎实的案例研究,再做“学”,效果会更好。

  云南师范大学编辑部黄龙光对构建“舞蹈民俗学”的具体条件进行了分析,并指出该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理论、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等能否借鉴参照其他学科的理论体系与方法论。

  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张远满指出“舞蹈民俗学”不是学科的“舞蹈学”与“民俗学”的简单叠加,而是要从中总结出从特殊到一般的发展规律。

  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雷斯曼提到“民俗舞蹈学”的意义与价值在于对舞蹈本体的深度研究。

  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曾希卓提出“身体民俗”具有身体的主体性、实践性、经验性。对中国的民俗而言,任何民俗都离不开身体,身体在记录民俗学中得到有效的表达,身体的体验、经验、记忆,身体经验的积累,促成了身体的一种认知与表达,动觉成为一种文化痕迹。

  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许晓云分享了自己的田野调研感受,并指出舞蹈的理论研究与舞蹈实践研究不分家。对于民俗舞蹈的研究,加入自己的体会与故事,发现很多的灵感和源泉来源于民间。

  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张璇指出民俗舞蹈语境的概念是有不同的区域和边界的,把民俗和舞蹈两者融为一体,形成互补的关系。

  山东理工大学张迪提出自己对于民俗舞蹈的理解,她认为就人的生活而言,很多舞蹈动作其实是夸大的生活动作。她针对自己的个案研究提出了民俗与身体的问题。

  最后,邓佑玲教授对民俗舞蹈学研讨会进行了学术总结。她认为,本次会议开启了诸多方法论和研究专题的讨论,形成了很多共识。期待下一步在研究过程中进行经常性的研讨,激发研究灵感。对于舞蹈的身体实践,1946年戴爱莲先生举办边疆音乐舞蹈大会,1954年北京舞蹈学校建校前进行了民间采风,20世纪80年代潘志涛老师进行教学法的建构,中国的舞蹈人建设了独有的教学法和教材,我们有必要把舞蹈的知识生产和文化生产进行理论整理,为世界呈现具有中国舞人智慧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希望在林继富老师的带领下,项目组做好研究工作,规划好自己的学术方向,为将来的民俗学和舞蹈学做出贡献。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民族舞蹈文化研究基地” 2019-06-20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习近平: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下一条: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神话研究院成立大会暨《山海经集释》首发式在成都举行
   相关链接
·[马盛德]仪式与舞蹈·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张旭]民俗舞蹈中的身体建构·[任亚丽]舞蹈表演在情感与形式之间的表达
·[秦贺]民俗学与舞蹈学双重解读下烟台篮子灯传承路径研究·[林诗瑶]婚嫁仪式中的身体实践与身体意义
·[李鑫睿]身体技术的习得、“破损”重组与性别突围·[张举文]民俗研究视域下的身体与性别民俗实践
·[楚天佑]中国民俗舞蹈中的男根崇拜及其寓意解析·[邓启耀]身体表达的规训、转译和文化体系
·[李翠含 吕韶钧]重大卫生公共事件中民俗体育的身体在场与重塑·[黎中正]返魅:疫情下的身体民俗实践与生活世界回归
·[陈权 阿依林芳]民间舞蹈“蛾蛾灯”的保护与传承·[谭一帆]走出符号化,走向生活
·[王霄冰 禤颖]身体民俗学的历史、理论与方法·[郭子悦]中国芭蕾舞剧创作与民俗文化的融合
·[党允彤]中国古代舞蹈传说与神话·在大韩民国召开的非物质遗产委员会会议议程中的歌曲、舞蹈、庆典和传统技能
·[巫达]舞蹈、象征与族群身份表述·[潘玥城]宜兴《男欢女嬉》信仰元素及其功能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