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学术传真

首页动态·资讯学术传真

“端午与神话”学术工作坊在上海大学文学院举行
  作者:赵梦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6-13 | 点击数:16463
 

 

  2019年6月9日下午,“端午与神话”学术工作坊在上海大学文学院举行。本次工作坊由上海大学中国语言文学高原学科、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办。讲座由黄景春教授主持。中国民俗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叶涛,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复旦大学教授郑土有,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教授刘晓峰,日本京都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安井真奈美,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杨秀,围绕“端午与神话”这一话题展开深入讨论。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曹辛华、谭旭东、杨万里以及陈志勤、陈果艳、郭海红和来自校内外的老师、博硕士研究生共50多人参加了这次学术工作坊。

  工作坊召集人黄景春教授介绍了工作坊的缘起与宗旨,简要介绍了西方“神圣叙事”神话观、新神话主义和我国学者袁珂提出的广义神话、杨利慧提出的神话主义,认为屈原故事、伍子胥故事、曹娥故事、介子推故事等,都是对端午起源的一种阐释,所有起源性故事都可以纳入到神话的范畴。闻一多运用西方图腾说阐释端午节,认为龙是古越人的图腾,端午活动的目的是为了祭龙图腾。在这个基础上有学者进一步推论,既然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是由多种动物构成的,从而为“中华民族是多个族群融合而成”找到了依据。这样的论述是在现代学术基础上产生的新神话。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神话的时间”的仪式表达方式之一。如何从端午的角度讨论神话,从神话的角度讨论端午,在两者之间的互动中寻找它们的关联,这是一个崭新话题,各位学者从不同侧面来探讨这一问题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随后,叶涛研究员发表题为《神话的文学解读与民俗阐释——再读闻一多<神话与诗>》的演讲。他介绍了闻一多《神话与诗》产生的学术背景和时代背景,指出学术离不开时代精神,也离不开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这是学者的使命所在。他还分享了重读《神话与诗》的两点体会:其一,要放在大的、中西交流的学术背景下考察学者的学术背景及其研究成果,关注其学术史的价值;第二,1980年代文化热中,对于西方学术思潮与研究方法的一些介绍与应用,可以上溯到早此半个世纪之前的闻一多那一代学人的学术研究中,我们需要重新进行学术史的梳理。

  郑土有教授演讲的题目是《闻一多<端午考>再研究》。他呼应了叶涛的观点,认为端午节跟爱国主义结合起来,和时代精神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从文化的建构来说,端午节是非常典型的案例。他的发言从两个方面展开:其一,闻一多《端午考》对我们研究工作的四点启示:做学问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广袤的知识面,注重对文献的充分挖掘;在《端午考》当中应用了综合的研究方法,把中国传统的训诂学、考据学和西方文化人类学方法结合起来;采用了胡适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思想方法;敢于突破传统的观点提出新的学说。其二,站在今天的立场上,对闻一多的《端午考》要做重新思考,闻一多对考古资料的掌握和运用有所欠缺,讲求实用性造成了《端午考》在论述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对此我们要有所警觉并加以弥补。

  刘晓峰教授的演讲题目是《保存于日本的端午帝子神话之解读》。他首先介绍了记载在《十节记》中的日本端午神话,介绍了百神之父高辛氏及其子女跟古代节日的关系,提出日本端午起源神话跟海有关,这点跟中国是不同的。随后,他从《十节记》逸文、《十节记》的性质与地域特征,帝喾、帝俊与高辛氏的关系,高辛氏的地位,诸神的沦落,诸神之子为什么流窜等方面展开阐述,并得出《十节记》逸文不可能为日本人所造;《十节记》和书说与现存逸文不符合,从《十节记》逸文内容上的相互关连及其时代特征看,这是已经散逸的中国古代岁时神话相关的一部分;《十节记》中的帝子,是浪迹海外千年的被中原文化流放的诸神,是对中国时间制度的古老记忆。

  安井真奈美研究员发表了题为《日本的安产与怪异》的演讲。她从《和汉三才图会》的姑获鸟、日本产女的初典、中国的姑获鸟和日本的产女、把妖怪图像化的载体(木版画)等方面入手,向在座师生介绍了UBUME(姑获鸟/产女)这种从中国传入日本的妖怪的各种画像及其特点,并介绍了日本妖怪的文化特征:怪异现象出现差异化,并给每个妖怪都予以命名,比如天狗笑、天狗倒、天狗火;怪异的表现,根据文化的不同妖怪呈现的面目多样性。

  杨秀副研究员发表题为《神乎其人的神化——以嘉兴伍子胥传说为例》的演讲。她在全面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嘉兴端午民间故事》中17篇跟伍子胥相关的传说,讨论了在民间文学中为什么把伍子胥这个历史人物加以神化、通过什么途径让他走上神或鬼的位置等问题。她揭示了历史人物被神化在当今产生的一个矛盾现象:一方面,人们对于历史人物的神化,用来解释节日和民俗文化现象,使历史人物成为某种文化资源;另外一方面,在当下,历史人物的神化又不能进行过多的言说,好像受到一定的限制。对这样的窘境应有所认知,从中可以感知民间文化与现实语境的张力。

  各位学者的精彩演讲和深邃思考引起了在场师生的高度兴趣,并报以热烈的掌声。在学者们的演讲结束之后,学术工作坊进入交流讨论环节。谭旭东、曹辛华、石圆圆、吕树明等围绕中国产后传说、妖怪文化现象、诗词里描写的端午习俗、端午节的本来面貌、端午节在协调阴阳方面的功能等问题向各位演讲人提问。几位演讲人对大家的提问做出了详细的解答,对话气氛活跃,提问与回答都富有热情。

  最后,黄景春教授在致谢词中感谢了各位学术大咖在端午假期赶到上海大学参加这次“端午与神话”学术工作坊,探讨端午与神话的关系;同时也感谢各位师生的参与。各位学者与师生一起合影留念。本次工作坊圆满结束。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遗产》首辑目录
下一条: ·习近平: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关链接
·[黄景春]战国时期墨、儒二家对鲁般神话的改造·[祝赫]大文学史观下百鸟衣故事的诗学解读
·[张子健]商汤“桑林祷雨”的神话思想与叙事分析·[张玲]起源·空间·构身:隐喻视阈下中国多民族同源神话中的民族共同体思想
·[张多]从“根文本”到“国家文本”: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国家纂集实践·[张栋]屈原故里端午节庆仪式当代转化研究
·[张成福]遗产旅游论证对神话资源的挪用与神话主义的动态生成·[于玉蓉]神话想象与历史叙事的同质与互文
·[于敏]秩序建构与性别凝视:哈尼族“遮天大树”神话探赜·[薛锦霞]“走亲”与“斗龙”:端午龙舟的村际交流
·[吴新锋 周媛]部落化传承中的叙事艺术·[乌哈娜]神话“功能项”和“基本型”的归纳与提炼
·[王之心]浅析神话“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流变过程及成因·[孙艳艳]中原民间经歌:中原神话调查的“二次田野”
·[石力]都市怪谈中的神话:关于神话的第N种猜想·[吕树明]蚩尤神话的跨文体演绎与重构实践
·[卢秋彤]当代神话与“神圣性”研究该走向何方·[刘悦康馨]数字媒介时代神话传统的审美实践
·[刘吉平 王小辉]陕甘川毗邻区域民间神话与羌族历史变迁·[刘蓓]精神人文主义视野下旅游景区中的神话主义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