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学术传真

首页动态·资讯学术传真

第三届民间信仰研究高端论坛在泰山学院成功举办
  作者: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4-16 | 点击数:8724
 

   2019年4月13-1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宗教学会、泰山学院共同主办的第三届民间信仰研究高端论坛在泰山学院隆重召开,此次会议主题为“泰山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山大学、河南大学、上海大学、济南大学、上海市社科院、泰山学院、泰山管委会等单位共50余名专家学者会聚一堂,共同研讨泰山文化与泰山精神。

  会议开幕式由泰山学院王雷亭副校长主持,泰山学院党委书记范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党委书记赵文洪出席会议并致辞。

  范真书记首先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泰安学院的历史与现状、发展目标、发展规划以及发展的特色和优势,特别介绍了泰山学院几代学者执着于泰山研究的情况,同时真诚邀请专家学者们常来泰山学院进行学术支持和交流。

  赵文洪书记在致辞中指出英雄文化是今天和未来我们中华文化特别需要的重要元素之一。他认为英雄文化体现在大的感情、大的气魄、大的勇敢、大的能力这四个方面。赵书记通过实例,从三个方面生动论述并指出泰山文化中就包含了中华文化所需要的英雄文化:第一是我们的祖先事实上已经赋予了泰山英雄的品格;第二,与泰山有关联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体现了很鲜明的英雄精神;第三,泰山已陈列着的文物和石刻,也饱含了英雄的精神。赵书记还呼吁学者们应该去收集泰山英雄文化方面的资料,加以梳理归纳进行研究,再把它和今天中国现实的需要加以对接,做到从文化建设角度来经世致用。

  在学术研讨中,与会学者们围绕着泰山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这个主题展开了非常深入的讨论。

  泰山学院周郢教授在“中国历史上的国山之议”的发言中梳理了关于定泰山为国山的倡议记录和相关文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叶涛教授的发言为“试论作为国家与民族象征的泰山”,他认为作为国家与民族象征的泰山,体现了中国人的宇宙观、生死观和中国传统的社会观,在中国历史与文化中的地位无与伦比。清华大学刘晓峰教授的发言“论泰山在中国古代时空体系中的特殊位置”,则从中国古代时空文化体系出发,讨论了泰山文化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并对泰山进行了新的文化定位。泰安管委刘慧研究员在“关于泰山挑山工精神的思考”的发言中,把泰山精神归纳为“生生不息,厚德担当”,把泰山挑山工精神概括为:“自强不息,踏石有痕”。复旦大学的郑土有教授发表了“从城隍革职故事看泰山精神中的惩恶扬善主题”。中国政法大学赵丙祥教授的发言题为“微观的泰山”,从微观分析法入手,指出在华北村落和城镇的山水体系中,泰山占有十分醒目的角色。

  与会其他学者围绕议题,分别从不同角度做了深入探讨:中山大学吴重庆教授的《上山与下乡——论民间信仰活动之“境”》,上海大学黄景春教授的《道教之泰山神称名考》,河南大学吴效群教授的《泰山:神奇的转化之山》,泰山学院刘兴顺副教授的《西汉泰山国家祭祀:从名山到首山,从区域到全国》,济南大学代洪亮副教授的《民俗、信仰与文化:泰山碧霞元君信仰研究综述》,上海社会科学院程鹏助理研究员的《泰山石敢当的信仰谱系与文化认同研究》,中央民族大学林继富教授的《集体表象与象征体系——基于藏族山神信仰的讨论》,北京师范大学鞠熙副教授的《北京内城寺庙调查——一项中法长期合作项目》,泰山学院刘冠成副教授《文化作伪——泰山府君信仰的改造与被改造》,泰山学院张琰副教授《泰山全真道的地域特色》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当代宗教研究室主任陈进国研究员对整场研讨会做了全面深入的总结并提出了一些反思。他归纳了学者们的发言主题,把此次会议的探讨内容总结为三个方面:其一是关于泰山精神的核心内涵,或者文化特质的探讨,其二讨论了泰山作为民族、国家、家族的这种文化符号的象征是如何被建构的。第三方面探讨了泰山的信仰、文化体系,及其历史的源流具体构成的研究。陈主任认为未来对泰山文化的研究,既要关注当下,更要回归到历史,特别是要追溯到作为整个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形成中最重要的议题,要在一个更长远的历史流段里来反思泰山文化的价值,这样关于泰山的研究才会凸显出它在当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构中的重要意义与价值。(供稿:世界宗教研究所当代宗教研究室)

  文章来源:中国宗教学术网 2019年4月16日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讣告:民间文艺家过伟先生逝世
下一条: ·文体研究与区域社会文化研究
   相关链接
·赵昕毅主编:Chinese Popular Religion in Text and Acts·[于晓雨]岱阴后石坞信仰空间中的代际传承及历史叙事
·[叶泽强]地方村落保护神的建构与重构过程·[叶玮琪]唯有天太拜魔王:清代京西慈善寺魔王信仰中的“旗人记忆”
·[徐慧丽]多元身份:浙南杨府爷信俗嬗变及文化心理·[王晟聪 李浩昇]民间信仰组织的村庄治理参与机制
·[王仁之]泰山商铺的民俗存留与新变·[王海娜]葛洪信仰与葛洪题材木版年画初探
·[马梦洁]明清民间信仰中国家力量与地方社会的互动·[马兰]中国民间信仰的研究模式
·[吕树明]造神:当代民间车神信俗的实践逻辑·[刘扬]从地仙到宗教正神:民间信仰空间的多种面向
·[刘师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的昆明官渡古镇土主信仰研究·[李承柳]试论汉代民间信仰的实用性特点
·[赖伟鸿]“香火”的隐忧:从身体实践到数字民俗的仪式变迁·[孔祥翔]从《山海经》论及泰山信仰认知的发生与解构
·[黄俊杰]“天灶地设”:大理古城南门城隍庙中灶的符号象征意义·[段青丽]泰山周边玄帝文化研究
·[刁统菊]当下后土文化的传播与影响·[陈思涵]潮汕地区祭祀仪式中的性别秩序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