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议信息

首页动态·资讯会议信息

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对世界的新贡献
  作者:中国文联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1-22 | 点击数:45188
 

会场(曹文瀚摄)

会场全景(李美仙摄)

      当代中国在经济发展、综合社会治理和自然环境改善等方面都取得了快速发展,而悠久的中国历史文明始终是中国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出版了一批学术大师的著作,引起国际关注,近期出版的“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先生的著作全编《钟敬文全集》是其中的一种,共16卷,30册,1000余万字,由北京师范大学钟敬文先生四代弟子与多学科著名学者47人次编纂,与高等教育出版社通力合作,历时8年完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18年11月出版。该著是中宣部出版局国家重点图书项目,在北京师范大学985工程基础上进行,在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十三五重大规划项目中拓展,全面反映了钟敬文先生在民俗学、传统国学和国际交流等多领域取得的广泛学术成就和重大历史贡献,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是学术大师著作中少数拥有“中国学派”地位的巨著,对于我国在全球化激烈竞争中,既要放眼世界,又要坚持民族文化主体性,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提供共享经验,也具有丰富的启示性。2019年1月19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暨《钟敬文全集》出版与钟敬文学术文化思想座谈会”,隆重纪念钟敬文先生,同时就《钟敬文全集》的出版成就进行研讨。本次大会由中国文联、北京师范大学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主办,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北师大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跨文化研究院和敦和基金会联合协办。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局领导莅临会议并指导。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中国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建文,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许正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邱运华,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郝芳华,高等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苏雨恒等出席大会并讲话。中国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建文先生主持大会。

陈建文书记主持大会(曹文瀚摄)

      陈建文书记宣布大会开始,并在简短的致辞中,概括了“中国民俗学之父”钟敬文先生的生平业绩和《钟敬文全集》出版对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价值。他说,2018年与2019年之交《钟敬文全集》首次出版,这是文化领域的一件大事,一件喜事。钟敬文先生参加过五四运动,曾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回国后投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伟大事业,同时在高校执教,并在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时期走过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和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全程,他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爱国知识分子,是成就卓越的中国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文艺理论家、诗人、散文家、作家和社会活动家,在国际上也有重大影响。钟先生也是为数寥寥地受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几代国家领导人接见过的高校学者,学问领域涉及民俗学、民间文艺学、传统国学、文艺学、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古典文学、现代文学、诗词格律学、新闻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多个领域,是当之无愧的文化巨匠。《钟敬文全集》全面展示了钟先生的重大成就,具有不可估量的学术价值、社会现实意义和未来传承意义。

李屹书记讲话(曹文瀚摄)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李屹先生首先讲话。他全面而深入地阐述了钟先生在20世纪中国文化史、学术史、教育史和现代社会史中的重大贡献,指出,在《钟敬文全集》出版之际,纪念这位世纪巨匠,就是要学习他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心系国家与民族的价值追求,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艺术理念,坚持深入生活、博观约取的治学风格,以及虚怀若谷、甘为人梯的崇高风范。改革开放40年的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也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今年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这继往开来的伟大历史时刻,文艺不能缺席,文艺工作者更不能缺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在实施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等国家重点文化项目。希望广大民间文艺工作者秉承钟敬文先生留下的重要理论成果和实践原则,恪守严谨治学精神,不忘初心、担当作为,努力为中华民族留存珍贵鲜活的文化记忆,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宣部出版局许正明副局长(曹文瀚摄)

      《钟敬文全集》是中宣部出版局立项的国家重点图书项目,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许正明出席会议并讲话。他高度评价民俗文化和民间文化艺术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指出,我国民俗文化和民间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植根于深厚博大的中华传统文化沃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承载和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和独特标识。中华民俗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繁荣发展为条件,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好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钟敬文全集》的出版,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举措,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成果,主要有三个重要特点:一是内容权威。全集作为国家重点项目,由钟敬文先生几代弟子和国内学者,包括文艺学、古典文学、现代文学、诗词学等多学科的著名学者担当编纂整理的工作。历时八年才得以完成。无论是出版内容,还是编辑出版团队,都代表了国内最高水平。二是全面系统。全集30册,逾1000万字,是钟敬文先生作为民俗学者、文艺理论家、作家、诗人、散文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于一身的著作的集大成者。全面反映了钟敬文这位大师的学术文化思想成就,对民俗学、社会学、历史学、语言文字学、艺术学、人类学、民族学、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基础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深远的社会影响。三是具有国际视野。全集展现了钟敬文先生广阔的学术视野和自觉的跨文化交流的意识,比如,《钟敬文全集》第16册的文艺学研究,展现了钟敬文先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和吸收俄罗斯文艺学、法国社会学等西方学说。并结合中国实际的综合运用成果;第17册、18册的鲁迅研究,展现了钟敬文先生利用留学日本的学术积累与优势和成果;第19册国际交流,涉及近十个欧美亚国家。有这样的视野和学术胸怀,奠定了钟敬文先生学问博大精深、纵横捭阖的学术特色。2017年中央两办下发了关于实施中华艺术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宗旨的意见,贯彻落实两岸意见精神,中宣部将进一步支持中华艺术与传统文化的研究、整理和传承工作。衷心希望高等教育出版社以出版钟敬文全集为契机,认真总结本书出版的成果经验,继续加强与学术界的深度合作,努力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的精品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做出更大的贡献。

郝芳华副校长讲话(曹文瀚摄)

      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郝芳华教授在讲话中说,钟敬文先生是中国民俗学与民间文艺学两大学问的创建人,是中国优秀民间文化的传播者,是从事民族主体性文化建设事业卓越的教育家。《钟敬文全集》的出版,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中国学派的凝心聚力之大作。这一工程得到中宣部出版局、教育部、中国文联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与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鼎力支持,借此机会,我代表北京师范大学表示感谢!钟敬文先生始终坚持“为人类而工作”的高尚理想信念,生命不息、耕耘不止,是北京师范大学广大师生的榜样。今年适逢钟敬文先生诞辰116周年,这套《全集》,是北师大人隆重纪念与深情缅怀钟敬文先生的最好献礼。我们要继承钟敬文先生肩负千秋业的教育责任感,不辱使命,写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奋进之笔。

潘鲁生主席讲话(曹文瀚摄)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先生讲话。指出,钟先生长期参与组织和指导我国20世纪各时期的新民俗学运动与民间文学运动,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主要奠基人之一。通过《钟敬文全集》的出版与研讨,总结中国民间文艺的发展历程,研讨新时代民间文艺的发展命题,具有重要意义,包括学习钟敬文先生的治学理念和学术思想,传承老一辈学人对民间文艺传承发展的强烈使命和责任;学习钟敬文先生的治学理念和学术思想,加强我国民间文艺发展的学科规划;学习钟敬文先生的治学理念和学术思想,以“人民性”和“中国特色”的中心理念指导我国民间文艺发展。

邱运华书记代读冯骥才主席致辞(曹文瀚摄)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原主席、著名作家冯骥才做了书面发言,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邱运华代读。他说,我本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有幸认识前辈钟敬文先生。先生才学之高深,人品之纯净,令我景仰。他将自己长达一个世纪的生命时光全部奉献给我国民间文化研究与教育的事业,我们至今还在享用他的学术思想与学术成果。因此,将他一生如此丰厚与精深的文化创造,进行全面整体和科学有序的整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根基性的工作。在钟敬文先生诞辰116周年的日子里,出版卷怢浩繁的《钟敬文全集》,意义重大。这既是对中国文化史和民俗学史一宗宝贵财富全方位的整理,也是对这位成就卓著的文化先贤一个含有敬意的纪念。我们要接过老一辈的精神遗产,汲取他思想、理论与学术的神髓,脚踏大地,背负时代使命,把我们从事的民间文化事业扎实地做好与不断推进。

苏雨恒社长讲话(曹文瀚摄)

      高等教育出版社历时八年、精雕细刻、成功出版《钟敬文全集》,创立了出版高端大型纯学术系列著作的新范例。高等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苏雨恒先生在讲话中指出,钟敬文先生是一代宗师,也高教社的优秀作者,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们就他的著作出版与教材编写工作有了密切的联系,并出版了他主编的高校教材《民俗学概论》、《民间文学概论》和《民间文学作品选》,这些教材多年再版,一直受到高校师生的欢迎。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相关领导、北师大民俗学国家重点学科的专家、以及钟老子女,将《钟敬文全集》的出版重任交于我社,我社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这项出版任务关系到钟老毕生的思想文化成果全面准确的整理与传播,也关系到中国民俗学学术研究遗产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播发展。8年来,高教社承担此次重点工作的21位编辑人员与董晓萍教授带领下的北师大民俗学学科团队,以及文学院多个学科数位德高望重的学者,齐心协力,精诚合作,刻苦工作,终于在2018年11月,将这套凝结钟老毕生心血、饱含四代弟子和多学科领域著名学者无私奉献的著作隆重推出。这是我社实行精品战略,强化学术服务与知识创新,提升学术出版水平与品牌影响力,以传世精品力作打造中国学术出版高地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汇报中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强调要从中华民族最深层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推进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深信,在新的历史时期,出版这样一位在海内外具有深远影响的学者的著作,对促进相关的学术研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钟敬文全集》的出版,也一定会以其超凡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有力推动我国教育发展和教材建设工作向深化文化内涵的方向扩展。

刘魁立先生讲话(曹文瀚摄)

      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专家委员会主任刘魁先生讲话,指出,全集的出版是对中国民间文化研究领域一个世纪总括式的重要巡礼,记得钟老在自己的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近来有些同志见我年事已高,又碌碌不肯自休,南征北战,任务完成。有的劝我尽量辞去那些职务,静下来整理整理过去的各种文档,包括论文、散文及诗歌等;有的劝我专心写作,那些准备已久而终未着笔的科学著作,指的是女娲考,从这个神话考察我国原始社会史,或者写回忆录之类。我由衷地感谢他们的好意,但是我不能这样做,整理过去的文稿不管怎么说,总是一件回顾的工作,在眼前正充满亟待动手的工作,我不能放开它去回顾过去。放弃今天,就将失去明天,那将是多大的损失啊。而且,自己过去的东西如果真的有点用处,那将有后来的人、或同时代的年轻人去整理、评定,不需要自己积极于此。至于写作那准备了多年的专著,是我所关心的。但是,我眼前的任务,是为了使更多的人能够写出有价值的专著,自己的东西是否写成,并不是很重要。记得鲁迅在未有天才之前的讲话里希望大家去做培花的泥土,这样才可以使地上出现好花。这是伟大的想法。去年我在一个论文提序言的末尾,说了下面一席话,我们在学术上希望看到的是春色满园,而不是一枝出墙的红杏。这和鲁迅先生谆谆教导的精神基本上是一致的。”这是钟老在晚年的时候写的一段话,而对后世历史说来意义重大的事情就是编纂他的全集。现在这项工程终于竣工。没有哪一个时代,也没有哪一个民族,像我们今天所做的这样,特别关注并积极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没有哪一个时代,也没有哪一个民族,像我们今天所做的这样,特别关注并积极致力于优秀传统文化在我们当代生活中的复兴与传承。钟先生为了完成自己的心愿,为了完成自己所愿意承担的历史使命,矢志不渝百折不回,钟先生立德、立言、立公的一生,提供了一种光辉的榜样,影响着、感召着、激励着我们许许多多的人,让我们大家共同来回顾和滋养我们民族的文化之根和文化之魂。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钟敬文全集》出版与钟敬文学术文化思想座谈会”召开
下一条: ·第二届东亚民俗文化与民间文学论坛在首尔举办
   相关链接
·[赵元征]跨文化视角下的中西艺术交流与互动·[毕雪飞]东渡的传统:作为方法的牵牛织女传说
·[邵文苑]《奢香夫人》演变的启示·[郭海红]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民俗学研究
·[孙立青]新媒体语境下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媒介呈现的问题与对策·[孙英刚] 跨文化中的迷惘——“民间宗教”概念的是与非
·[杨明晨]迷信作为“知识”:江绍原的迷信研究与学科话语的跨文化实践·董晓萍:《跨文化技术民俗学》
·[郑土有]孝: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范畴·[李牧]阿兰·邓迪斯的“宏大理论”建构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跨文化传播之实践理性
·[程正民]将中华优秀文化视为命根子·[瞿林东]让后人懂得什么是历史
·[刘魁立]民俗学的一座丰碑·[潘鲁生]践行民间文艺的发展使命——写在《钟敬文全集》出版之际
·《钟敬文全集》出版与钟敬文学术文化思想座谈会”召开·《钟敬文全集》出版
·[王文超]科学史与民俗文化:艾伯华早期汉学研究述略(1927-1937)·[侯松 吴宗杰]“古迹”与遗产政治的跨文化解读
·“跨境、跨文化与新时代民族文学”第二届民族文学研究博士后论坛在京举行·2018年跨文化学研究生国际课程班招生简章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