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邓伟民]清新赣腔 时尚赣调
——大型民俗风情组歌《赣鄱谣》解析
  作者:邓伟民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12-27 | 点击数:8860
 

    “油菜花开金黄黄、满山桃李亮晃晃、天色蓝蓝水清清、赣江两岸好风光……”由江西省文联出品的大型民俗风情组歌《赣鄱谣》(策划:余达喜,总导演:赵小元,作词:刘华、秦庚云,作曲:邓伟民、熊纬)自国家大剧院“2008国际民歌博览音乐周”首演至今,其浓浓的乡情,清新时尚的腔调,使听众深深感应到作为“吴头楚尾”的赣地的山水情韵,感受到赣鄱大地的民俗风情和生动鲜活的情感表达,让人幸福温馨,记忆深刻。

  基于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艺术创作观念,实现鲜明的现代性特征与传统的民族文化意蕴的结合,已形成当代艺术家的共识。《赣鄱谣》的创作也不例外。由于组歌的表现形式及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作品在传承与创新的审美取向、结构安排、音乐语言风格技法等方面的探索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当代寻根审美观念的追求

  《赣鄱谣》由十二首表达形式不同的声乐作品构成,共分为:喊春、张灯、喝彩、接福四个乐章。第一乐章《喊春》:1.女声组合:“禾杆调、一江谣曲半湖歌”;2.男声合唱:“补背褡、鞭春牛”;3.男声领唱、伴唱“打鼓歌、锄山忙”。第二乐章《张灯》:1.客家方言说唱“采茶调、说媒”;2.女声独唱“送郎调、哭嫁”;3.男女声领唱、伴唱“山歌、婚誓”。第三乐章《唱彩》:1.男女声领唱、伴唱“上山调、书院上梁”;2.女声独唱“弋阳腔、祝鼓歌”。第四乐章《接福》:1.小合唱“对花调、接福”;2.女声独唱“长歌、迎月亮姐姐”;3.男女声领唱、合唱“山歌调、元宵观灯”;4.无伴奏混声合唱“哎呀嘞”。(参见《歌曲》总第548期)组歌文本结构创意中体现出以下特点:一、作品文本的精神内涵及审美观念追求上体现出强烈的寻根主题。二、精神张扬、动感十足的四个版块以现代的视角和审美,围绕赣鄱大地典型的民俗风情,传承过去,展示现在,追求未来,彰显出地域民俗风情的多彩个性与不可替代性。三、文本结构构思精致,蕴含着写意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并突出情感表达的审美主体。四、勤劳、纯朴、智慧的江西人民创造出了自己美好的家园,也创造了风淳俗浓的民间艺术,曲调纯朴、乡音味浓的民间歌谣和绚丽多彩、生动鲜活的民俗事象,形成了极富江西地域特征的传统文化现象。组歌文本架构在传承传统的民族文化意蕴、实现传统和现代巧妙相融合的审美追求上,采取了以赣俗为主线,选取“多元”视角,整合传统区域音乐文化资源,并力图以脍炙人口的传统民歌、民间曲牌与现代审美意识下的音乐形式相结合。这一创作理念及架构手法对于追求传统音乐文化现代审美表达的当代大型组歌无疑是准确的。

  《赣鄱谣》的文本结构内涵以特定的民俗风情为基础,以多样的构建手法、通俗易懂的歌词,讲述当代江西人热爱家园、建设家园、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情趣,展示赣鄱大地独具魅力的家园意识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乐观精神,体现出对文化寻根的审美观念的追求,又符合现代审美的时尚性和通俗性特征,为组歌音乐提供了表达对象的属性和情感张扬的平台。

  生动多彩的音乐结构

  组歌又称声乐套曲,由若干首结构相对独立、题材内容互有联系、表达统一思想主题的声乐作品构成,近现代我国已产生了一大批具有较高艺术内涵并且广泛流传的经典作品,是听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以组歌形式定位的《赣鄱谣》在音乐结构的架构上,满足了形式与内容、结构与技法相吻合的内容表现需要,体现出不同程度创新的内涵和特色。

  首先,作曲家在组歌音乐大框架构建上紧紧围绕作品的思想主题及审美取向,在采撷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音乐素材基础上,有组织地将特征鲜明的“新民歌”置于组歌四个乐章共12首作品的表现内容之中,形成了连绵不断、生动多彩的“新民歌”联曲叙事结构。每首具有鲜明性格的作品和12首作品并列平铺展开所体现出的从容、无拘无束的叙述方式,形成组歌各乐章音乐相对独立、个性十足且形分神汇的特点,显现出整体结构的张扬和发展的向心力。组歌终曲———无伴奏混声合唱“哎呀嘞”和组歌第一首———“禾杆调、一江谣曲半湖歌”在歌词、音乐素材及调式调性的回归,又使整个作品音乐在表达同一主题目标上首尾相连、层次分明(见谱例1、谱例2)。

  谱例1第一首:女声组合:“禾杆调、一江谣曲半湖歌”(第1—4小节)

  谱例2终曲———无伴奏混声合唱:“哎呀嘞”(第1—4小节)

  其次,组歌非常重视音色及其表达形式在结构中的作用。全曲音色的表达形式有:混声合唱、男声小合唱、女声组合及女声小合唱、领唱伴唱、男女声独唱、方言说唱等表演形式,由民乐队伴奏。组歌的演唱由江西省文联艺术团和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音乐系合唱团担任。担任独唱、领唱的郭燕艳、张红英、徐丹、黄硕、张翔等都是生于赣长于赣并在全国歌坛已崭露头角的青年歌唱家。演唱团队人员的本土文化身份有利于彰显鲜明的地方风俗风情,对于确保赣鄱地域“母语”的纯正和词意的音腔表达境界的现代性,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如第二乐章中:客家方言说唱“采茶调、说媒”、女声独唱“送郎调、哭嫁”两首歌曲均采用客家方言母语进行演唱,两首歌曲的演唱者在展示地域独特的“母语—三音腔”腔调精髓的基础上,有机地揉入现代声乐演唱技巧,使其在词腔音色表现上形成了赣味鲜明又和谐统一的内涵,成为作品表达的一个亮点(见谱例3)。由歌唱家们多彩浓郁的赣味和民乐队有机结合形成的音色结构特点,深深打动、感染了现场观众,充分表达出了作曲家在当代组歌音乐创作中注重结构中“母语”的重要作用及“母语”继承与发扬、追求音色结构组织上的现代特色的创作理念。

  谱例3女声独唱“送郎调、哭嫁”(第1—6小节)

  再者,在传统山歌、号子、曲牌、歌谣等体裁形式上,注入当代表情达意的音乐内涵,形成与时俱进的体裁特色是组歌的又一亮点。如组歌第11首———男女声领唱、合唱《山歌调、元宵观灯》,以传统山歌为体裁形式。作曲家使其调式、调性布局、旋律中的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交替节拍与垛板节奏、速度变化的韵律动态、音色、织体等构建元素,都围绕着传统山歌体裁形式,并注入基于当代表情达意的音乐内涵,特别是作品中将中国的板式与展衍发展思维与西方三部曲式相结合,将山歌体裁结构与西方再现原则相结合,作为一种有的放矢的做法,充分满足了作为组歌高潮乐章所需要的那种热烈、喜庆的音乐氛围,也满足了“清新、时尚”的地域性音乐表达的需求,形成了具有时代气息的山歌体裁内涵和特色。同时也体现出作曲家在传统音乐文化基础上对中西方结构观念的借鉴及融汇贯通的出色把握。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何厚棚】

上一条: ·王宪昭:从中华民族神话中寻找追梦精神
下一条: ·陈志勤:重塑“小世界”的“大上海”
   相关链接
·[郑雅婷]歌唱革命:东北书店出版物中的革命动员民歌研究·[杨芳菲]历史在民歌中的重塑与变异
·[邢乐萌]温峤娶妇:“老夫少妻”母题的生成与故事改编规则·[王圆月]浅析蒙古族“四季”民歌中的数字意象
·[解乐乐]渔业历史文化的镜像:《山东省渔民歌谣集解》研究·[姜蕾]《伊戈尔远征记》与新疆各民族民歌修辞手法的比较研究
·[郭正宜]网络作为"新田野":〈四海瑶亲歌来会〉为例·[段治兰]赋声以物 赋音以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酉阳民歌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活态展示研究
·[魏丽]辨别“父亲”与自我认同·[包海青]论蒙古族叙事民歌文本生成与传承机制
·[邱婧]20世纪50年代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的改编与重构·[杨杰宏]“采风”传统与民歌研究的问题检讨
·[袁瑾]民间文学的跨文本叙事·[杨杰宏]被表述的民歌:民歌何以被误解?
·[黄晔 杨邱铭]襄阳市樊城区民歌小调研究·[孙鹏飞 赖晓平]荆楚民歌秧田号子《啰啰咚》的田野调查与研究
·[柳倩月]恩施市太阳河乡“民歌兴乡”的实践经验与发展建策·[丁庆旦]山野歌嘹亮
·[徐茜]自媒体时代畲族民歌的“活态”传承研究·[路转红]裕固族东、西部地区民歌情感色彩的差异性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