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学术传真

首页动态·资讯学术传真

南京农业大学成功举办“节气、节日、节俗与乡村发展·田野工作坊”
  作者:康泽楠 初莉雅   摄影/图:马海娅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10-21 | 点击数:17439
 

 

10月17日至20日,由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与南京农业大学主办,南京市文联大型活动部、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江苏省民间文艺研究院承办,并由《民俗研究》、《节日研究》编辑部学术支持的“节气、节日、节俗与乡村发展·田野工作坊”在南京农业大学民俗学专业校外实践基地、国家级民间文化传承示范基地高淳桠溪成功举办。
经专家委员会评审遴选,来自日本广岛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上海大学、中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淮北师范大学、齐鲁师范学院等高校、科研机构的18名青年学者成为本届田野工作坊正式学员。学员研修期间,主办方围绕节日研究主题组织、安排了4场学术讲座、3场专题研讨与2次村落田野调查活动。研修日程紧凑有序、活动丰富多样,圆满达成了田野工作坊的预期设计效果。
 
17日下午,“节气、节日、节俗与乡村发展·田野工作坊”在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创作基地正式开幕。开幕式由南京农业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所长季中扬教授主持,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姚兆余教授致辞,田野工作坊全体学员与南农大民俗学研究所部分师生参加了工作坊启动仪式。
 
本届田野工作坊继续沿用专家讲座、田野调查与专题研讨等综合研修方式。在专家讲座单元,中山大学吴重庆教授以《民间信仰中的人神关系》为题发表主旨演讲。他从李向平“一神信仰与多神信仰导致神人的不同关系”这一观点入手,探讨了中国乡土社会民间信仰中神人关系的三个层次:即委托——代理关系、崇拜——保佑关系与荣耀——恩宠关系。结合田野实践,他还指出民间信仰之于信众的实质作用是对信众间关系的缔结与维护,神人关系取决于所在场域中的人人关系。山东大学王加华教授以《中国节日文化的当下发展与变化》为题予以开放性探讨。他总结了当代中国节日发展的多元化、官方化、遗产化和消费化等四大特征,并详细梳理、剖析了当代中国节日文化的变动发展趋势。华东师范大学田兆元教授则以《都市田野的实践》为题,指出了“订单式”田野作业的优势与不足,分享了开展当代都市民俗学研究的田野经验。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研究员李松与山东大学张士闪教授以《地方、地方感与地方传统的缔造》为题展开对谈,两人对地方的形成、地方的圣化与地方感、地方传统的缔造机制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讲座期间,上海社科院程鹏博士、山东省民俗学会朱振华博士、华东师范大学王慧博士与日本广岛大学方兰博士分别担任田野工作坊“轮值坊主”,负责主持并组织学员围绕专家讲授的不同论题进行聚焦研讨,激发思维碰撞,切磋学术观点。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南京农业大学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 中国秃尾巴老李传说学术研讨会在济南举行
下一条: ·探索都市民俗学研究的现代意义
   相关链接
·[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刁统菊]冬至节俗的传承动力探析
·[赵靓]数智三月街:大理街子的平台时空与新兴民俗·[张隽波]民间抗战历书的视觉形象表达与政治话语建构
·[尹立娜]节日民俗的价值建构主体及方式·[王玉冰]荷兰汉学家高延的中国节俗考察与书写
·[王晓鸣]关于二十四节气传承传播情况的思考·[汤健敏]节日结构中民间艺术的传承
·[娄健]“跨越时空的萤烛末光”·[梁玉婉]仪式的动力:节日仪式实践的变与不变
·[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程锐]长征记忆的节日建构
·四时花开 ——“二十四节气”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展·[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张治]媒体创新二十四节气文化传播的实践初探
·[张云莉 张隽波]“节气”考略·[薛慧]论中国节日文化与戏曲演剧间的互动模式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王晓鸣]浅谈节气习俗特点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