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第一天下午,设一组学术研讨和两场高校文化创意产业实践报告。
第一场学术研讨,由李亦婷编辑主持,何华湘老师作评议。
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博士后游红霞博士发表《非遗传承人的传承能力研究——基于上海地区非遗传承人口述材料的考察》一文,通过在上海地区扎实的田野调研资料,勾勒出非遗传承人的“内养”和“外传”的传承能力谱系,为传承人培养建设提供参考数据和理论。
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雷伟平副教授发表《中国三官信仰的时空谱系研究》一文,论文总结中国从唐至清,共34个地区的三官信仰时空谱系,探究其成因,为资源开发和非遗申请提供准备。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副教授吴玉萍发表《作为新节庆的文化自省: 以京东618为例》一文,以京东618节日为例,探讨了企业节日的概念、企业节日的仪式感以及民俗在企业节日中推动经济效益的作用。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马培红发表《城市工业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一文,立足于数字创意产业的视角,论述了数字技术在城市工业遗产保护过程中的推动作用。
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博士后孟令法作了题为《传统的复兴与流变——改革开放以来畲族祖图应用转向研究》的报告,他重点探讨了畲族祖图用途的经济转向现象及其时代原因,并由此提出了哪些民俗元素(或非遗项目)在文化产业中可以“无限度开发”“有限度开发”“不能开发”以及开发后“民俗”之“真伪”的问题。
高校文化创意产业专场。由李柯博士主持,白莉教授作评议。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李文国老师讲述了其在中国传统文字结构、寓意等方面所创作的LOGO图标、日用工艺品、“心”字钟表、“天地人”钟表等作品,并展示带来的实物作品。
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博士、“虚室生白”茶室创始人张海岚博士讲述了从田野调研到创建茶文化品牌,到实体空间的建设经营的经历,介绍了“无亦无”茶品牌种类的扩增与文化内涵的开发潜力,最后将茶文化与美育结合,突出其社会功能和价值。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孟令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