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先生可爱,追着那片云成为一束光!悼念乌丙安先生
  作者: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7-14 | 点击数:7533
 

   大师远去,从非遗工作者,到整个民俗、文化界,曾深受他提携教诲之益的后生晚辈,或从未谋面却依然心有戚戚的普通市民,在这几天,纷纷表达对这位民俗学泰斗、可爱老先生的深切怀念。

 
  辽宁非遗人自觉寻找着,在人生轨迹里曾与乌老有幸交汇的某个瞬间。抚顺地秧歌的年轻一代传承人周宇想起,2015年10月,乌老看完非遗展演后,第一个站起来可劲儿鼓掌,生发于黑土地深处的山花之舞,让老人无比激动与欣慰,忘了年事已高,不住兴奋叫好。海城高跷秧歌国家级传承人邢传佩、杨敏夫妇已是年过六旬,他们却一直难以忘记乌老亲口叫出的绰号:“你俩是海城高跷的金童玉女”。那是一代大师送给这对夫妻最高的褒奖。
 
  乌老以丰沛的人生阅历隐身“非遗大家庭”之后,热心,质朴,可爱,纯真。用大朴若拙的叙事,娓娓道来悠悠乡愁的深沉奥义。他在《辽海记忆》开设“乌老说非遗”的专栏,深入浅出地解析非遗保护的形势、政策、举措、问题,这些富有真知灼见的文章成为我们前进路上的航标和科学开展保护工作的“宝典”。最具分量的发声,往往最是平和、浅易,只为给子孙留一盏灯照亮来时路,只与美、善、爱有关。
 
  每个人都有一潭非常清澈的水,等待你去凝视自己,与生命对话。乌老面前的这潭水里,清澈见底,不揉杂质,是他历经人生跌宕后的从容淡泊,是著作等身后的依然笔耕不辍,是为人师者的循循善诱,是虽被公认为民俗学领军人物却从不言累、言休、言退的壮心不已。
 
  一个民族,如果轻易淡忘了自己的故事,就是最大的荒凉。一个学者,如果只知死读书本固守书房,不知山野花之绚烂,风之辽阔,同样无比苍白。
 
  乌老的治学之本,恰恰在于他的脚步与路途。不顾山高路远,不顾风餐露宿,从河口长风到奇幻漂流,从山林高岭到乡间村落,永远扎根在辽宁、中国和世界民俗学的土壤里,去丈量人文根脉,去摩挲历史温度,为民族的来时路,为非遗的保护与传承,鼓与呼。亲身实践、亲眼见证、亲赴现场,才是先生之风。
 
  他永远保持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与热情,化身为躬身实践的民俗向导,带你去看辽西的社火,二界沟的渔雁,带你去听清音的古乐,山野的大歌。由此,他眼前的山河,才是我们所追寻与可敬的家国。由此,他手捧的薪火,才是我们不耽溺哀伤不伪饰浮华的成果。
 
  乌老是辽宁这片土地的骄傲,他一直把最大的热情投入在这片土地。他是辽宁非遗大家庭当之无愧的主心骨、把关人和精神领袖,辽宁非遗保护的大事记总会跟“乌丙安”三个字紧密相连。《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的出台,项目、传承人的申报和评审,非遗保护工作培训,每年“文化遗产日”的非遗大讲堂……每一个辽宁非遗的重要时刻,都会看到腰板笔挺、精神矍铄的乌老。
 
 
  “世上的人,如同天上的云,各有姿态,又匆匆变化。哪些人来,哪些人毫无预兆出走,哪些人消失却以某种形式强烈地留下。”乌老离去,这一回,他依然任性而执着地远行,只是走得过于匆忙,没等我们再认真地抱一抱他瘦弱的身躯,再拉一拉他有力的大手。
 
  乌老可爱,追着那片云,成为一束光。光亮穿透云层,总会照亮新路。乌老走好。我们知道,天上的那束光亮,正如您以往对我们的关注与呵护,透着慈爱和温暖。我们也一定谨记您的教诲,循着您的足迹,继续前行。这也是对您最好的纪念。
 
  乌老,我们永远怀念您。
 
  缅怀乌老:
 
  辽宁大学民俗学教授江帆:
 
  乌老是我的恩师,能成为乌老的学生,是我一生最大的荣幸,正是他的引领让我走上了田野之路。他对民俗学的热忱和专注为我树立了榜样。我和乌老都是第一届辽宁非遗保护工作专家组成员,他是委员会主任,是辽宁非遗保护工作的“领头雁”,引领着辽宁非遗保护工作稳步向前。谭振山民间故事、古渔雁民间故事、喀左东蒙民间故事三个项目能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与乌老对项目特色的准确定位密不可分。还有2015年启动辽东文化生态保护区工作,乌老综合全国各地成型的经验,给予前瞻性的指导,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已经86岁的乌老还亲力亲为地到第一线调研,他和刘魁立、周小璞两位先生,冒着高温,到新宾看家谱、看剪纸、看秧歌……乌老为辽宁非遗做了太多太多,有他,是我们辽宁的幸运。
 
  锦州民俗专家王光:
 
  乌老师是对我的人生影响最大的导师。从1985年开始,在老师的指导下做民间文学集成的搜集整理工作;到1988年追随乌老师开始民俗学的研究,成为乌老师文革后第一班民俗学研究生;再到在乌老师的关怀、支持下,再一次追随乌老师,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工作……30多年了,从来没有和乌老师分开过。三十多年的往事,历历在目,实在不能相信,从此再也见不到乌老师永远是神采奕奕,永远是亲切生动的面庞;再也听不到乌老师睿智的、点石成金的评论和教诲。
 
  阜蒙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白银亮:
 
  沉痛悼念我们最敬爱的乌老,他的离世是我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巨大损失。他是蒙古族的骄傲,为蒙古族的非遗保护事业付出了满腔热情,为阜蒙县的非遗保护工作倾注了全部的心血。敬爱的乌老,我们怀念您!
 
  原锦州市群众艺术馆馆长、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杨金会:
 
  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要求各地申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省文化厅成立专家组,对各市有关人员进行培训,乌丙安先生是省专家组组长,我作为锦州市非遗保护工作的负责人,带领部分工作人员参加省里的培训。听了乌先生的课,我收获很大。培训结束后,我有问题向乌先生求教,乌先生十分热情地接待了我,并认真解答了我的问题,为锦州市申遗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后的工作中,我曾几次去乌先生家请教,先生每次都热情地接待我,解答我的难题,悉心地给我指导。记得2008年秋,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换届,会议休息期间,乌先生鼓励我:“年轻人好好干,锦州有王光、有你,错不了!”先生的话我一直铭记心间。
 
  古渔雁民间故事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则亭:
 
  惊闻乌老去世的噩耗,心情十分悲痛。乌老是古渔雁文化及古渔雁民间故事研究的泰斗,他的去世是我省乃至全国文化界的一大损失。如果没有乌老的指导和引领,古渔雁文化极有可能就此消失。30多年前,在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普查的时候,乌老听说有人能一口气儿讲60多则故事,就按照线索在二界沟渔村找到了我。当乌老听到“渔雁”二字的时候就一直追问、探究下去。此后,他多年、多次来到二界沟渔村挖掘、整理渔雁文化及渔雁故事。我们一起出海,一起倒网,那时候的乌老身体还挺好,而且特别能吃苦。乌老还为我的《古渔雁民间故事精选》等书写序。作为渔雁的后人和传承人,我会继续沿着乌老指导的方向前行,把古渔雁文化传承好,绝不辜负乌老的期望。
 
  抚顺地秧歌传承人周宇:
 
  第一次见到乌老是在新宾老城。2015年10月25日,辽宁大学非遗展演结束后,坐在最中间的乌老第一个站起来鼓掌。2015年11月在全省传承人培训班上,乌老在点到了我的名字:“抚顺地秧歌的周宇来了没?你站起来。”……这一切仿佛都是昨天发生的,让我记忆犹新。沉痛悼念乌丙安老师!愿先生一路走好!
 
  天堂寄语:
 
  敬爱的乌老师,当我听到这辈子最不想听到的消息时,真是不敢相信,甚至傻傻地发微信给您……是您,像慈祥的父亲一样,将我们培养成合格的非遗保护工作者;是您,像严厉的教师一样,指点我们非遗保护工作中的每一步细则。您的谆谆教导、殷切指点、音容笑貌宛在眼前,今后的非遗保护工作还需要您的指导和指正,可是怎么等不到您的归来啊!
 
  ——铁岭朝鲜族文化艺术馆馆长金英珠
 
  我最最敬佩的老专家、中国民俗学巨匠,是您最早给予海城高跷最高的评价,指导海城高跷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是您褒奖我和杨敏为海城高跷的“金童玉女”。我崇敬的老教授、老专家,海城高跷秧歌民间艺术团永远怀念您,您一路走好!
 
  ——海城高跷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邢传佩
 
  欲言又止因为不知从何说起,很多人在怀念您,胸怀大海博雅求实的您,亲切温暖幽默风趣的您。我仍记得去年冬天送您回家,在大门口您赶忙接过拎包摆摆手说不用送了,往里走怪远的,大冷天儿的你快回去吧,我自己走就行了。还好在您投入毕生精力的这条漫漫长路上,您不是踽踽独行。人本生而平凡,您却做了光芒万丈的事情。以后的路会有更多的人因为您而走下去,那么接下来,您可以好好休息了。
 
  ——辽宁大学学生、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工作人员纪宏林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2018-07-13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那个热爱非遗的老人走了
下一条: ·我国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教授逝世
   相关链接
·[乌丙安]完美提升民俗志编纂形式的新探索 ——《青海民俗志》序·关于征集乌丙安先生题字、照片、讲学等活动资料的启事
·乌丙安:“年”和“春节”的渊源与变迁·[陶立璠]耄耋之年忆丙兄
·精神永驻,风范长存——乌丙安教授追思会·[王学思]没有挥手,就去远行——追忆乌丙安老师
·[邓启耀]一张珍贵的照片——怀念乌丙安先生·乌丙安先生追思会:在线参与网址(2018年7月16日周一上午9时)
·[周福岩]前辈学者留给我们的真正遗产——悼恩师·[江帆]给我人生以最深刻影响的恩师……走了
·[陈岗龙]怀念敬爱的乌丙安先生·深切缅怀乌丙安教授:纪念专辑
·各方致唁电唁函悼念乌丙安教授·乌丙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方法》
·那个热爱非遗的老人走了·各界人士撰文、留言痛悼乌丙安教授
·[潘鲁生]怀念乌丙安先生·民俗学家乌丙安:守候文化遗产的战线上的一名老兵
·[杨利慧]恩师乌丙安教授的“天龙八部”·日本民俗学会会长德丸亚木发来唁电哀悼乌丙安荣誉会长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