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学位教育与招生信息
   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高校民俗学课程与教材
   民俗与中小学乡土教材
   民俗学学位论文题录
   全国民俗学研究生暑期学校
   公开课(MOOCS)

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首页民俗与教育高校民俗学学科建设

“节气、节日、节俗与乡村发展”田野工作坊邀请函
  作者:南京农业大学民俗学研究所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7-09 | 点击数:6450
 


_______先生/女士台鉴:

  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体系之中,日常最为民众所熟知者,莫过于节气、节日与节俗。千百年来,时序轮转,在中国乡土社会不仅形成了以二十四节气为代表的农事时间制度,也孕生了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为核心的民间传统节日,还构建了以地方性、神圣性、娱乐性为典型的乡土特色节俗。既言此三者之互动结构关系,其又皆与当代乡村发展论题紧密相联,亦是观察、探知中国乡土社会节日文化传统的重要窗口。

  关注节气,聚焦节日,传承节俗,助力乡村发展。与此同时,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它成为我国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为农民设立的节日,旨在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深入理解节气、节日、节俗与乡村发展的内在意涵,进一步推进学术层面的交流、合作与共享,由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共同发起“节气、节日、节俗与乡村发展”田野工作坊(第二期),于2018年10月17日-20日在南京市高淳区桠溪镇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创作基地举办,其间不仅有学术研讨,还将就“节日民间文艺活动与乡村发展”话题组织田野调研,并安排与乡民互动交流。讨论话题包括但不限于:节气、节日、节俗与乡村发展的相关理论梳理和个案研究;《中国节日志》(含节日影像志)的田野反思与学术探讨;民间文艺与传统节日等。

  工作坊从即日起接受论文提要或全文报名,经过遴选,主办方将承担15名正式代表的往返交通费和会议期间的食宿、田野考察费用。诚邀您在百忙之中发来大作,拨冗与会,分享田野发现或研究心得。

  主办: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南京农业大学

  承办:南京农业大学民俗学研究所、南京市文联大型活动部、《民俗研究》编辑部、《节日研究》编辑部

  学术支持:《中国节日志》编辑委员会

  一、工作坊具体事宜

  1.时间:2018年10月17日-20日

  2.地点:南京市高淳区桠溪镇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创作基地

  3.活动安排:报到时间为10月16日(周二)16点之前,研讨时间为17-19日,田野考察时间为20日。

  4.本届工作坊优先向在读博士生、博士后和青年教师(1978年1月1日后出生)开放,亦欢迎资深学者加盟。

  5.参会者须围绕讨论主题,在2018年11月30日前向主办方提交一篇原创性、未发表过的学术论文。工作坊除择优推荐至《民俗研究》刊发外,还将正式出版《节日研究》“节气、节日、节俗与乡村发展”专辑。

  6.有意参会者请于2018年9月15日前发送回执(见附件,文末扫描二维码即可下载报名表格)并提交论文全文或1000字左右论文提要。主办方评审后,将于9月30日前确认正式代表资格,并向获邀学者发出正式邀请函。

  二、报名及联系方式

  报名邮件:nannongminsu@163.com

  会务联系:张兴宇  15169036252

  报到地址: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卫岗1号南京农业大学卫岗校区逸夫楼6041

  邮政编码:210095

  报名方式:请扫描文末二维码,即可下载报名表格,并请于截止日期前投递至邮箱:nannongminsu@163.com.

  三、征文规定

  (一)应征稿件必须是规范的学术论文(含田野研究),字数以一万字内为限。学术随笔、田野调查手记等不在应征之列。

  (二)所有来稿正文一律以中文写作,投稿请以电子邮件方式寄至秘书处信箱(haishangfeng2018@163.com,邮件主题以“单位+姓名+参会论文题目”方式命名)。

  (三)来稿书写格式依次为:

  1、題名(应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的要旨,一般不超过20個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题名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元、代号及结构式和公式)。

  2、作者本名。

  3、摘要(以中文写作,內容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力求简洁、准确,不超过300字)。

  4、关键词(选取能反映文章主要內容的术语3—5个,不超过5个。两个术语之间以分号隔开)。

  5、注释(采用随页注方式,注释的序号,以阿拉伯数字表示;或用阿拉伯数字加圆圈,如①②③……,置于引用文字或要说明文字的右上方)。

  6、正文(正文标题宋体三号,正文内容宋体小四,行间距1.5倍行距)。

  7、参考文献(凡在注释中已出現的书目不再列入)。

  8、作者简介。书写格式为:姓名(出生年—  ),性別,民族,籍贯,就读学校,研读方向,所在城市,邮编区号。如:XXX(1990—),女,汉族,山西大同人,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2017级博士生,应用民俗学方向。上海,200241。

  9、联系方式(包括联系电话、电子邮箱)。

  (四)应征稿件必须是个人尚未正式刊登、发表过的论文。

  (五)请恪守严肃学术道德。凡已经刊登发表、抄袭他人论文、盜用他人调查材料者,一经发现,永久取消其参与本项活动之资格,并将其行为公诸论坛、知会当事人所在单位。

  附件:“节气、节日、节俗与乡村发展”田野工作坊回执(注:请于2018年9月15日前提交回执)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当代民俗研究" 2018-07-09
【本文责编:程浩芯】

上一条: ·“学术期刊与民俗学学科发展”学术研讨会圆满召开
下一条: ·辽宁大学文学院将举办乌丙安教授追思会
   相关链接
·四时花开 ——“二十四节气”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展·[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张治]媒体创新二十四节气文化传播的实践初探
·[张湘蓉]怀化市部分县区“双端午节”习俗特征形成的缘由及其意义·[张云莉 张隽波]“节气”考略
·[薛慧]论中国节日文化与戏曲演剧间的互动模式·[武靖佳 胡燕]从村落节俗到舞台展演:溱潼会船的变迁研究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王晓鸣]浅谈节气习俗特点
·[李炎欣]节日记忆的强化与唤起·[李雅洁]论女性在节日中的多样化角色
·[柴书毓]节日中的仪式叙事与女性能动性实践·[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张士闪]节日戏曲表演的乡土生态
·[刘铁梁]文化视域中的节日与戏曲·[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李向振]冬至节俗源流及其文化内涵·[张云莉 张隽波]植树节:一体多面的现代节日先行者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