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议信息

首页动态·资讯会议信息

中国创世神话产业开发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举行
  作者:陈婵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7-05 | 点击数:10014
 

 

      2018年6月21日,中国创世神话产业开发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大学乐乎新楼隆重举行,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辽宁大学、河南大学、山西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上海社科院、河南社科院、上海大学等二十几家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学者以及上海市社联领导共40余人参会,多家学报、学术期刊也派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开幕式在乐乎新楼思源厅举行,中文系主任黄景春教授主持了开幕式。上海大学文科处处长曾军、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陈勤建、上海市社联副主席任小文先后致辞,高度评价会议主题的学术意义,祝贺本次会议的召开。

      接着,会议进入主题发言阶段。北京大学陈泳超教授首先做题为《从感生到帝系:中国古史神话的轴心转折——兼谈古典神话的层累生产》的发言。陈教授认为:从自为的各部族感生神话发展到建构的华夏民族共同的帝系神话,代表了分散的原生神话向体系化次生神话的转折,是原始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转折,是上古神话史的轴心转折。华东师范大学王晓葵教授在《神话与记忆政治》的发言中,阐述了交际记忆向文化记忆的转变,中国近代的困境和文化记忆的建构等几个问题。他认为:神话曾经是王朝统治正当性的来源,也是近代民族国家自我认同建构的重要资源,神话叙事与政治合法性有着密切关联。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毛巧晖研究员以嫘祖传说为中心,讨论了民间传说与文化景观的叙事互构,阐释了信仰在两种情节构筑中的功能与意义,说明了通过“文化展示”打造“文化记忆”对神话产业化的影响。王宪昭研究员依据自己多年做神话母题分类研究的经验,提出创世神话研究的基本方法问题。辽宁大学江帆教授以辽河口古渔雁神话调查为例,探讨了文化原型的续码重构,对始祖想象中的实践理性做了深度解析,揭示了古渔雁神话叙事对中原经典神话原型的加工和重构,渔雁文明对自身渊源和传统的建构展现了清晰的文化身份定位。上海交通大学高有鹏教授主持本阶段研讨,复旦大学郑土有教授做学术评议。

      下午,各位学者在上善厅和海纳厅分两场分别进行研讨。第一分场(上善厅)学者就盘古神话、女娲神话、大禹神话、阿昌族神话、彝族神话,以及这些神话的产业化开发问题,展开深入探讨。第二分场(海纳厅)则主要围绕创世神话的基本特征、少数民族神话、中原伏羲女娲的活态传承进行论述。与会学者针对创世神话产业化这一主题进行全面、系统讨论,在国内学界还是第一次。各位学者深入分析了创世神话研究中存在的需要关注和解决的一些问题,如创世神话世俗化、传说化问题,创世神话与儒家价值观的交织问题,创世神话与印度神话关系问题。对创世神话在游戏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形象变质、主题扭曲问题,有学者提出批评的同时,也认为产业化是创世神话传承的重要渠道。黄景春教授指出:借鉴欧美各国开发古希腊罗马神话的经验,在艺术创作、旅游观光、娱乐休闲中传承中华创世神话,弘扬其中的民族精神,是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开发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创世神话保护的必由之路。

      本次研讨会由陈泳超教授做学术总结。他认为,神话学家的任务是弄清楚本学科的基本问题,学术研究应排除外在的利益诱惑,因为它会对学科发展起到不良的干扰作用。神话学家只有立足于本学科,然后才能贡献于其他社科。本次学术会议在讨论创世神话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探索创世神话产业化的可能性和未来走向,这是一个正确的思路。

      本次学术会议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达成了基本共识:中国创世神话内涵丰富,其中包含了珍贵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记忆,深入研究创世神话对于加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创世神话的产业化能够助推经济发展,也能够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因此,对创世神话的产业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学术意义,值得有关部门和相关学者持续推进。
中文系老师杨万里、梁奇、石圆圆和十余位硕博研究生参加了本次学术会议。

  文章来源:“中原文化研究”微信公众号 2018-07-04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民间歌谣”专家组成立
下一条: ·“转型与创新:云南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模式研究”
   相关链接
·[王霄冰]再语境化与海外藏中国民俗资料的溯源研究·[朱凯雯]国际中文教育视域下中国俗文化教学研究
·[张玲]起源·空间·构身:隐喻视阈下中国多民族同源神话中的民族共同体思想·[张多]从“根文本”到“国家文本”: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国家纂集实践
·[游红霞]“中国寻根之旅”构建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的谱系理路·[谢亚文]女性讲述者的发现:中国民间故事研究百年回顾
·[夏中华]中国民间故事异境叙事研究现状述评·[王祖悦]20 世纪初民间文学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王玉冰]荷兰汉学家高延的中国节俗考察与书写·[王兴尧]非遗在社区:学术史要略与中国方案
·[王硕]城乡交互视野下礼簿中随礼法则的延续与重建·[王京]近代日本的中国民俗研究与相关收藏
·[万水清 胡燕]基于中国式现代化乡村茶馆发展路径选择·[孙正国 韩冰雪]“解难题”:中国“命运之子”母题的诗学结构
·[斯琴 杜丹]海外中国民俗文献研究范式的探索与实践·[石力]都市怪谈中的神话:关于神话的第N种猜想
·[施爱东 刘丹一]中国龙形象的历史演变·[任宽]中国叙事体系观照下当代虎故事的叙事形态研究
·[漆凌云]从融通到创新:中国故事学的本土化之路·[彭绍辉]被忽略的环节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