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2日—23日,第二届钟山民俗学青年论坛暨第十二届江苏(南农)民间文艺青年论坛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农业大学胜利召开。本届论坛主题为“民俗文化(民间文艺)传承与乡村振兴”。
6月22日下午2时,此次论坛拉开了帷幕。仪式由南京农业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所长季中扬教授主持。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杨旺生教授,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陈国欢就论坛发起之宗旨、主题等发表精彩致辞。扬州大学姚文放教授、南京大学高小康教授、山东大学张士闪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田兆元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白莉教授、南京农业大学姚兆余教授、路璐教授、朱世桂教授、扬州大学邵晓舟副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朱逸宁副教授等诸多院校的专家学者出席了开幕仪式。参加开幕式的还有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南京农业大学兼职教授张丹,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金陵竹刻博物馆馆长、南京农业大学兼职教授谷正宏,南京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杜占军,以及青年论坛的所有教师、学生。此次论坛共收到相关论文40余篇,开幕式上对13位优秀青年学生进行了表彰。
本届钟山青年论坛特设特邀嘉宾演讲、青年学术研讨、民俗学讲座三个板块。下午2点30分许,特邀嘉宾的主题发言正式开始。山东大学张士闪教授、南京大学高小康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田兆元教授、扬州大学姚文放教授依次发表了精彩演讲。
张士闪教授演讲的主题为《当代村落民俗志书写中的多元互动》。发言指出,民族志书写过程,是民众与学者基于各自生存现状与地方传统的互动,互动的前提与方式都经过了各自主体想象的过滤,并呈现出复杂的主体间性。民众主体的表达既非“裸呈”,也无法“自由”。张教授认为,关注民众日常生活及表达,可撬动民族志/民俗志的传统书写模式。而民间叙事的随意性,是理解村民历史观、价值观的必由之径。
高小康教授演讲的题目为《记忆保护与文化介入》,发言从“原生态与非遗化——非遗保护的原点争论”、“文化介入与主体间性”、“互空间性与跨文化分享”三个方面就当下的非遗实践进行了反思。高教授最后指出,从记忆保护与文化介入的意义上来讲,非遗保护问题已与最初建立非遗名录、制定公约、保护措施等内容不同,其背后反映出的是我们在逐渐理解不同文化的问题。在这种形势下,我们逐渐开始理解不同文化的真正意义,从中反观文化的差异性,而这种差异正是我们理解、品位不同文化的开始。也只有在此时,不同文化在冲突、有差异的情况下的共生发展时代才会到来。
田兆元教授演讲的主题为《端午意象与端午竞渡舟船》。田教授以“浴兰”、“凤舟”等习俗的遗漏为例,强调要传承多元的端午的完整知识,继承博大端午节精深的传统;要丰富端午节生活形态,建设魅力中国美好生活,更要建构谱系学说的理论,追求中国话语表达。关于文化研究的谱系问题及中国民俗学科话语问题,田教授认为,谱系呈现的是世界的联系性,社会的关系性,文化的交流性;它以空间、时间、族群、形式、结构与层次等作为存在方式,以行为互动为前提,以叙事性讲述为扩展方式,以认同共享为目的,其中存在着形成、发展、中断、替代、复兴等动态形式。田教授还指出,民俗学应该是以现实为据,以传统为本,参酌西方理论,兼取相关学科优长,建立起理论完备,社会服务能力强,具有学术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的强大学科。
姚文放教授演讲的主题为《烹小鲜如治大国——漫谈治学与读书》。姚教授从治学态度、学术规范、辨析功夫、学术性、读书方法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切实的讲解。他指出,做学问要做主流的学问、做前沿的学问、要做系统的学问、要做和教学相关的学问、做自己喜欢的学问;要从“题、述、论、辩”等几个方面掌握学术规范。他认为,学术性论文之“学术性”体现在:要探讨学术问题,而不是非学术问题;要采用专业的方法,而不是非专业的方法;要致力于把握学术规律,而不是其他规律;要以学术文献作为参照,而不是其他文献;要应用学术话语而不是日常话语和政治话语;得出的结论应该是学术性的,应该是能够促进学术发展的,而不是政治鉴定、道德裁决和表达私人恩怨。姚教授还指出,做学问既要“进得去”,还要“出的来”,做到从“六经注我”到“我注六经”的提升。对于读书,姚教授则从“读什么”与“怎么读”两个方面给出了基本的读书意见。
论坛的两场青年学生学术研讨在23日上午进行,南京农业大学周阳老师主持了研讨。第一场发言中,曾梦瑊、沈费伟、任亚丽、李尧磊、张博、罗士泂、刘慧等硕博士就“乡村文化与乡村发展”主题进行了论文陈述,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副院长路璐教授精彩点评。第二场发言主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文艺”,谌曾灵、吴薇、武康康、张兴宇、赵天羽、张娜等几位做了相关发言,东南大学李牧副教授进行点评。
23日下午,扬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知名作家邵晓舟女士,美国WesternFolklore《西部民俗学》主编Anthony Bak Buccitelli进行了两场民俗学讲座。邵晓舟女士发言的主题为《不期而遇的山村——我的田野故事与经验》,安东尼发言的题目为《美国民俗学研究的方法和理论》。安东尼教授首先梳理了美国民俗学发展的历史,对传统、民俗等概念进行了独道地阐释,并对从表演到实践再到事件流变的过程、及彼此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讲解论述。
此次论坛由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办;南京农业大学民俗学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江苏省民间文艺研究院、南京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共同承办。来自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安徽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十五所高校的五十余名青年教师、学生参加了此次论坛。四场特邀嘉宾发言,两场学术研讨,两场学术讲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取得了完满的成功。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当代民俗研究" 2018-06-25 【本文责编:程浩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