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读懂非遗之美,传承文化之根
  作者:中国文化报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6-16 | 点击数:2320
 

  传道:关于它的天地人和

  ●非遗点亮智慧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刘魁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和文化场所。它世代相传,并在人民的生活实践中不断被再创造。它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根植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比如二十四节气,集中体现了中国人因时制宜的自然观。

  ●非遗引领时尚

  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非遗一直活跃在生活里。丰富的中国古代丝绸文物图案是当时的时尚潮流先锋,也可用在当下的设计中,创造新时尚。中国古代丝绸文物设计素材项目收集了上万件古代丝绸文物的3000多个设计元素,整理出一套10册的中国古代丝绸设计元素图系,其中的刺绣、印染、编织、缝纫等依旧是当今社会传承和创新的极好资源。非遗是传统的,时尚是鲜活的,用时尚传承非遗,把非遗融入时尚,甚至在某些方面,非遗可以引领时尚。

  ●非遗传递情感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田青:非遗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民族标识,记录了祖先的生活方式和喜怒哀乐。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集中体现了民族的精神、性格、气质,孕育出中国文化艺术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在传统社会,即使不识字,百姓也懂得是非曲直,具有家国情怀,其精神力量来源正是传统音乐、戏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有各自不同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最直观的情感表达,讲述、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美德和历史,一代代人就这样被打动、被感染、被激励。

  ●非遗凝聚力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巴莫曲布嫫:非遗既是传统的,也是当代的,其集体化的实践方式和动态性的参与过程,不仅把人与人连起来,还具有超越国家、民族、年龄、性别、身份等界限的整合力。西班牙的叠人塔与我国江浙地区的迎罗汉有异曲同工之妙;猎鹰训练术是多国联合申报项目,明确传达出非遗保护与人类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

  授业:探究它的前世今生

  木活字印刷技术浙江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志仁:作为我国保留木活字印刷技术的地方,浙江瑞安依然在用木活字印刷技术编印谱牒。这种被称为“梓辑”之艺的传统印刷技术包括刻字、检字、排版、校对、印刷、打圈、划支、填字、分谱、草订、切谱、线装等20道工序,完全是通过口传身授的方式传承下来的。每一个字都带着手的温度和刀的力度,在计算机技术普及的当下,虽然木活字印刷技术的实用价值有所削弱,但其审美价值和人文价值犹存。

    苏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姚建萍:苏绣是苏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其发源地在苏州,现已发展至无锡、常州等地,2006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苏绣表现题材广泛,从花鸟山水到人物场景均有所涉猎;苏绣工艺精湛,看似简单的图案可能是用几十种颜色的绣线、十几种针法绣制而成;苏绣技艺不断发展,特别注重与现代时尚相融合,还可以根据不同服装样式进行创新。

  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周双喜:现在很多织造品的技艺已经可以用机械化生产代替人工,唯独云锦,必须还得用织机全手工完成。比如龙袍里的金丝线,是用黄金做的,先把金条捶打成薄薄的金箔,再裁剪,最后捻成细丝。不论是制作龙袍还是其他衣饰,云锦的织造工艺都费时费力费料,织机匠人劳作一天,只能织就几厘米,可以说“一锦难求”,所以自古就有“寸锦寸金”之说。

  古琴艺术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李祥霆:古琴进入文字记载已经有3000年历史,魏晋时期有“左琴右书”之说。古琴在中国不仅仅是乐器,也是圣人之器。在所有的中国乐器中,只有古琴和人一样——每张琴都有自己的名字。“九霄环佩”制作于公元756年,不同于新琴,这张1200多年前的琴因为时光的积累,其声音也具有了不可比拟的神奇效果:通透、恬静、圆润、雄伟、幽远……

  解惑:明晰它的内外形神

  ●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区别是什么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刘魁立: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时间的演进可能损耗、丧失,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得以很好地保护传承,就可以无数次创造出物质文化。举例来说,故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宫殿是物质文化遗产,而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则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的工匠师傅掌握了这种技艺,就可以造出像故宫一样的建筑。

  ●运用木活字印刷技术有何诀窍

  木活字印刷技术浙江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志仁的学生王春红:匠人在长期修谱过程中发明了五言检字诗,全诗一共32句,每句5个字,一共160个字:君王立殿堂,朝辅尽纯良。庶民如律礼,平大凈封疆。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数支春……每个字代表一个偏旁,把汉字按照偏旁部首对应放到这160个字的下面,就能快速从字盘里检出字。

  ●不需要语言,也能够完成非遗的教学吗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巴莫曲布嫫:是的。以武僧为例,他们采用的方式就是典型的示范教学法。少林功夫的精妙之处在于禅武合一,修禅习武,习武修禅,禅为根本,功在自心。传统的非遗传承大都具备一个基本特征——口传身授和身体力行。在语言受到限制的情形下,身体实践的重要性便凸显出来,对初学者而言,参与式观察、模仿、练习再加上内心感悟,也是重要的门径。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8-06-13 第5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特别报道
【本文责编:刘艳超】

上一条: ·直播,让非遗与大众面对面
下一条: ·搭建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相关链接
·[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
·[林继富]民间故事讲述与共同体建设·[刁统菊]冬至节俗的传承动力探析
·[朱莉莉]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博物馆非遗展陈叙事模式研究(2013-2023)·[祝鹏程]传统的圈层化建构与符号化挪用:对当代北京小剧场相声的考察及反思
·[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周全明 王慧婷]非遗视域下滦南评剧的在地化保护与开发
·[周霖]审美与具身性体验:德昂族水鼓舞传承发展的身体实践研究·[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
·[赵甜佃]非遗传承人身份认同政策及实践中的礼俗互动·[赵靓]数智三月街:大理街子的平台时空与新兴民俗
·[赵家萱 孟令法]非遗热:民俗学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赵丹 王洪军]从日常之物到非遗绝活:本溪满族荷包的保护与传承
·[张一帆]短视频语境下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张启龙 乔方辉 路维民 张文艳 张统夏]实用是非遗最好的传承
·[张玲 张皓南]鲁南五大调在“双创”中的实践·[张寒月]妇女、传统手工业与民族地区新内生发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