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香包成新宠 非遗文化浓
  作者:本报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李亮逸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6-17 | 点击数:2296
 

      巧夺天工的徐州香包、惟妙惟肖的南通面塑、回味悠长的艾叶梨膏糖、热闹非凡的跳钟馗……6月16日上午,“传统节日进博物馆——端午”主题活动在南京博物院隆重举行。一项项具有端午特色的非遗技艺和传统活动吸引着游客们驻足观看。

      “端午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节,也是各种蚊虫和病毒肆虐的时候。在过去,家家户户都要在端午节制作装有几十种药材的香包佩戴在亲人身上,来保佑他们身体健康。”在南京博物院非遗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徐州香包的传承人井秋红一边讲解,一边向来往的游客们展示着传统香包的制作工艺。定模型、选布料、填棉絮、装香料、刺针绣……短短十几分钟,一个香包就在她的手中制作完成。井秋红告诉记者,徐州香包传承到现在,一直都坚持手工制作:“因为它中间是塑料板,两边是皮棉裹的中药。任何机器都没法穿透,只有靠艺人一针一线地缝,制作时候要心静。手工艺品特别要求人的心性脾气,不能急躁。”

      “这些香包太好看太精致了,我们中原也有制作香包的工艺,但是和江苏的完全不一样。”来自河南南阳的游客冯爱辉连连赞叹,“原来以为香包只是一个小装饰品,没想到它竟然和端午节有这么紧密的文化关联。”在手工艺人的指导下,冯爱辉为自己的孩子亲手制作了一个五色包。记者在现场看到,展示区面积不大,却弥漫着中草药和香料的香气,不少游客“闻香”而来。

      另外,活动现场举行的编手环、做网兜、包粽子等带有端午特色的传统民俗活动,也让参加活动的游客兴趣盎然。家住南京六合的游客曾见雄说:“民族传统节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展示,还能有机会亲手实践,我们很喜欢!”

      据悉,南京博物院此次于端午节假期开展的“传统节日进博物馆——端午”活动,通过展览介绍、戏曲专题演出、公众体验、文化讲座、习俗展示展演、社会教育活动以及走进学校、社区互动等形式,充分展示了端午节的丰富文化内涵。“博物馆是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重要力量,是文化遗产的贮藏所和守护者,肩负着加强历史文物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所长陆建芳说,“在传统节日举行主题教育活动,能够让公众在互动中感受浓浓的节日气氛,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增强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2018年06月17日 02版:要闻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宁夏沙坡头区:粽情端午 香飘邻里
下一条: ·追思屈原 过个诗意的端午
   相关链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巴莫曲布嫫代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读懂非遗系统性保护的云南实践
·【我当代表这一年】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为非遗系统性保护鼓与呼·颐和园非遗插花展区 “花团锦簇、龙凤呈祥”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山东大学举办非遗保护学术论坛 隆重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通过二十周年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马盛德]非遗见证了人类的创造力 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程瑶]从饮食技艺到粮食安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中国实践及其路径选择
·[冯王玺]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术二十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实践路径·[陆慧玲]回到故事讲述传统:民间传说类非遗项目的确认与界定
·[邹培培]非遗语境下生产民俗对地方认同的建构路径与内在机制·[朱莉莉]非遗传承实践选择与提升路径分析
·[朱红梅]乡村振兴背景下非遗的活化实践·[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
·[赵帅鹏]跨媒介叙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化”的角色形塑及生活转向·[赵季淳 丁峰]乡村振兴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实践路径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