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田兆元]文化传承要“见人见物见生活”
  作者:田兆元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6-09 | 点击数:9314
 

▲“海上丝绸之路手工棉纺织技艺的物象叙事——上海土布经典纹样展”在华东师范大学开展

      今天是我国第二个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此时此际,“海上丝绸之路手工棉纺织技艺的物象叙事——上海土布经典纹样展”展出的珍贵五彩土布,吸引了上海及长三角观众与专业人士的眼光。华东师大师生穿着上海土布服装,优雅得体,也深得观众赞叹。专业人士还拟将这些图案在系列文创产品中创新复活。环保自然而美观的上海土布回归生活,完全可以成为现实。

      “见人见物见生活”是今年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张和响亮口号。任何文化遗产与资源,都会有语言形式、仪式行为形式,以及物象景观形式。不要说仪式行为、物象景观都需要空间承载,就是语言、音乐和表演,更是需要这些文化的承载者——人来担当的。所以,只有作为文化担当者的人的存在,文化才是真实的活态的存在。

      但在城市化过程中,人们往往压缩和限制了文化的物质的生存空间。比如,居住空间没有给 “楹联文化”留下位置。这使得楹联这种诗性的、教谕性的可视文化有淡出日常生活之虞。比如,厨房设施基本将 “灶神”挤出了人们的生活空间。失去了灶神信仰的春节文化,多少是一种缺憾。试想,作为民间文学的神话故事讲述、戏曲音乐表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离开了人,离开了特定的表演空间,离开了特定的器具道具,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会存在吗?而传统美术、传统手工艺、中医与中药炮制技术等等,本身就是物质性的存在,它以物质的形式存在于人们生活中,以彰显其文化功能。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如果轻视文化的物质形式与空间形式,轻视非遗的生活形态,就会影响文化遗产的保护进程,也就担负不起让文化遗产带给人们美好生活的责任。

      “让文化看得见”是文化传承的基本要素,也是对于文化的可视性原则的遵循。珍贵的文化一定要在与大众的交流和分享中才会获得生机。文化传承要 “见人”——让那些担当文化遗产传承责任的人把文化的要素呈现出来, “见人”是要见到传承人的表演、讲述与传承,更是要见到自我的文化参与与文化实践。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之所以要放在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因为这是一个周末休息的时间,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到文化实践与文化消费之中,每个人都成为他人见到的文化传承的担当者,这就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见人”的真谛。“见物”不是看见柜台上的摆设,而是将这些物质性的文化形式,如将传统绘画雕塑请回家里,成为家庭的装饰;如购买民俗服装,穿在身上;如享受民俗食品;如进入剧场,欣赏京剧昆曲,或者古琴古筝等……这样,文化遗产就进入了我们的生活。这就是文化传承,也就是文化传承的践行方式。

      我们发现,只要我们理解了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遵循文化传承的基本原则,文化遗产的传承其实也并不难。因为文化遗产本来是生活的华彩乐章,是人们世代传承、与时俱进创新的文化精华,是可以带给世界美好景观,带给人类美好生活的文化与自然的物质精品,人们怎么会远离他们呢?让我们给文化遗产以生存的更好的物质空间,让文化遗产看得见,享受得到,从而使“非遗让生活更美好”的理想成为现实。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教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应用研究中心主任)

  文章来源:《文汇报》2018年06月09日 第5版:要闻 时评 公告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章莉莉]“研培计划”:让非遗从历史走进当下
下一条: ·[李明洁]你也许不知道上海西郊农民画,然而在全国各地农民画里,它却是非常特别的一种
   相关链接
·[马盛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
·中山大学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 2024年全国高校非遗政策与实务培训班招生简章·[康丽]从女性赋权到性别协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发展史上的性别平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