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上海土布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兴起繁荣
  作者:记者 杨宝宝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6-02 | 点击数:11877
 

手工布见证了上海的繁荣

      十几米长的一匹布,机器织或许只要几小时,织娘手工织造,却要在织布机上至少忙上半个多月,复杂的花样,甚至要用半年时间。

      这样看来,手工布退出历史舞台,似乎是时代的必然。但手工布的辉煌不应该被忘记。

      田兆元(右)在开幕式上介绍黄道婆与上海棉纺织技艺传承的关系

      两千多年前,棉花自丝绸之路反向进入华夏,提供了新的织物选择。此前民间穿麻,贵族穿丝绸。麻布质感生硬,丝绸价格极高,又都存在保暖性不佳的问题。物美价廉的棉花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元朝时期,黄道婆从海南崖州带回当地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在乌泥泾(今上海闵行区华泾乡)传授技艺,一时之间当地人人织布,乌泥泾被流行于大江南北。当地经济大繁荣迎来了松江府的成立。黄道婆身后,松江府曾成为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中心,松江布有“衣被天下”的美称。

      “黄道婆把上海从一个经济落后的地区变为一个经济繁荣的地区。”民间说“先有松江府,后有上海滩”,华东师范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教授田兆元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讲,黄道婆的棉纺织技术催生了上海城。

      上海如今的市花是白玉兰,但在民国时期,上海的市花却是棉花。1929年4月,新成立不到两年的上海特别市在报刊上公开评选市花,共收回1.7万余份选票,棉花获得5496张票,名列第一。棉花在民众心中的地位之重,可见一斑。

      随着工业化发展,便宜且花色鲜艳的机织布迅速代替了手工布。如今上海依旧是轻工业纺织的重镇,但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型调整,棉纺织产业已经风光不再,松江布更是少有人织造了。

土布价值日渐提升,技艺传承仍有难度

      十几年前,何永娣到乡下收土布,大部分人的态度还是不理解,如今她已经如愿以偿地办起了崇明永娣土布传承馆,“懂得土布价值的人,越来越多了。”

      和真正的文物相比,崇明土布在民间仍有相当大的保有量。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土布的储藏量在数十万匹之巨。

      织娘们昔日的劳作支撑着如今和老土布有关的新行当。布商们在乡下收购上海土布,制成茶杯垫、窗帘、电脑包等新文创,价格不高,很多人都喜欢。

      方云在田野调查中甚至发现,上海老土布依旧售往世界各地,一些国外的独立设计师,会专门来上海收布。

      但土布制造技艺的传承却仍令人忧心,最主要的问题是成本过高。“现在新布反而要比老布贵得多。”田兆元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织一匹十几米长的土布,依据工艺难度需要半个多月至半年时间,“现在一个月工资最少要3000多元,织一复杂些的布要上万元,就非常昂贵了。”

      一些老的棉花品种消逝也导致相应布匹的消失。展厅中一匹不甚起眼的黄紫格布是最珍贵藏品之一。这匹布是上海土布中著名的“紫花布”,是华师大从三林标布传承人刘佩玉处收来,年代久远,是她“母亲的嫁妆”。

      紫花布”曾是松江府著名的织物,由天然彩棉织成,名字来源于原材料。这种棉花开花为紫色,成熟后的棉果为黄色,纤维细长柔软,织成的手工布未经染色就呈现天然的黄色,经久耐用,被称作“紫花布”。

      “现在品种更替之后,已经没有这个品种的棉花了。”刘佩玉庆幸华师大及时“夺走”了这匹紫花布。母亲留下两匹紫花布,她喜欢这个纹样,把一匹布做了被罩,另一匹本来打算做围巾,被华师大民俗学研究所收走,留下了这匹珍贵的绝版布料。

      传统的棉纺织技艺如今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曾经最大的棉纺织中心上海,如今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泥泾手工棉纺织技艺1项,嘉定区药斑布印染技艺、奉贤区土布染织技艺、青浦区土布染织技艺、浦东新区手工织带技艺、金山区土布纺织技艺、崇明区土布纺织技艺等6项市级非遗,浦东土布纺织技艺、三林标布纺织技艺、闵行土布纺织技艺等3项区级非遗,形成上海传统手工棉纺织技艺类项目的蔚为大观。

      “棉纺织业是上海发展的前提,上海土布是上海曾经灿烂文化的代表。”田兆元认为,上海以棉纺织而兴的历史值得被铭记,极具创造力的上海土布,也应该带着手工艺的温度,被继续传承下去。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文化课 2018-06-02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当古民居遇上城镇化,如何留住乡愁?
下一条: ·上海土布经典纹样展在华东师大召开
   相关链接
·[刘朋鑫]近代上海城市宣卷人考论·[孙宇飞]1952-196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民间文学出版史
·[程鹏]从都市民俗学到现代民俗学:上海都市民俗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吴昉]近代都市商业氛围中的上海邑庙民间工艺研究
·[赵李娜]社会变迁与风俗书写:晚清居沪知识分子的上海风俗关注与撰述表达·[范长风]上海大都市的第三空间与文化活力
·[伍华娟]松江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文化定位·“端午与神话”学术工作坊在上海大学文学院举行
·[雷伟平]非遗资源图谱视域下的上海三官神话变迁研究·[徐赣丽]当代都市消费空间中的民俗主义
·第二届中华创世神话上海论坛暨中华创世神话现代传承与联盟构建学术研讨会综述·陈志勤:重塑“小世界”的“大上海”
·第二届中华创世神话上海论坛暨中华创世神话现代传承与联盟构建学术研讨会召开·第二届中华创世神话上海论坛暨中华创世神话的现代传承与联盟构建学术研讨会
·[郁喆隽]江南庙会的现代化转型:以上海金泽香汛和三林圣堂出巡为例·第二届创世神话上海论坛暨中华创世神话联盟构建与现代传承学术研讨会会议通知
·[徐赣丽]当代都市消费空间中的民俗主义·[柯玲]浅谈上海绒绣艺术的“海派”特质
·[讲座预告]阅读的宝卷——以上海惜阴书局为例(北大,2018年10月20日周六9:00)·2018年秋季民俗学理论研讨沙龙举行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