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6-17日,由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非遗司和山东大学共同主办的国家级非遗(山东)记录工程研讨会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召开。会议由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李松主任、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张士闪教授主持,特邀部分专家以山东章丘芯子、荣成市渔民开洋谢洋节、胶州秧歌为例,就民间文学、民间舞蹈、民俗类国家级非遗记录成果梳理与遴选操作性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山东省文化厅和胶州市文化馆、章丘市文化馆、山东院夼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家级非遗项目负责单位,共计2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期间,还举办了中国非遗影像展映研讨活动。
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李松致辞
李松主任强调,非遗记录工程是列入《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的重要任务,是在已有调查记录成果的基础上,按照统一规划、分级负责的原则,对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组织开展更加全面、系统、学术的记录,以“填平补齐”为原则。文化部非遗司孙占伟副调研员针对非遗记录成果的梳理与遴选的实操问题进行了讲解,重点就获取成果的路径,以及梳理与遴选工作程序做了解释说明。山东省文化厅非遗处副调研员蒋士秋,山东省非遗保护中心保研部主任王芹、潍坊市非遗保护协会会长范新建等对山东国家级非遗项目开展记录状况等予以说明。随后,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副主任唐建军、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刚、中央民族大学王建民教授和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刘德龙、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教授刘绍芹、山东省民俗学会副会长王丕琢和秘书长朱振华等参与研讨。
与会代表发言
据悉,“非遗记录成果梳理与遴选工作”是在充分依靠专业研究机构、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广播电台及其他社会记录机构等各方力量的基础上,由各省非遗部门总体负责各地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已有记录成果的梳理和遴选工作,最终汇总形成关于已有记录成果目录和记录需求的报告,为非遗记录工程的“填平补齐”记录工作提供依据。按照工作计划,2018年5月至12月,文化和旅游部将以山东为试点,选取民俗类、民间舞蹈类、民间文学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先期开展记录成果梳理与遴选工作,2019年将按照“填平补齐”原则全面铺开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记录工作。
参与研讨会的领导专家
(文/武宝丽 摄影/蒙锦贤、陈科锦)
文章来源:山东民俗学会秘书处 【本文责编:王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