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让传统服饰成为“穿在身上的非遗”
  作者:记者 谭志红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4-08 | 点击数:5321
 

      作为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服饰应该如何与时尚结合、塑造品牌、做好知识产权保护,这是传统服饰技艺传承人普遍关心的问题。近日,广东省非遗保护中心与中山大学中国非遗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了“非遗圆桌:传承人跨界对话(三)”,邀请传统服饰技艺传承人和企业代表进行跨界交流,努力让传统服饰重焕生机,成为“穿在身上的非遗”。

      如何融入当代生活

      墩头蓝是东江流域极具影响力的传统布艺,其最大的特点是天然,棉料是村里人自己种植制作的,染料是从山里采摘的蓝草。然而,这项技艺正濒临失传。传承人曾春雷从事墩头蓝技艺的抢救和整理已有10多年,他发动父母和村里的年轻人,注册了公司,兴致勃勃地发展墩头蓝。大家织了三四个月,却找不到市场。村民们说:“这么土的面料谁要啊!”曾春雷一直想不通:这么好的东西怎么没人喜欢呢?

      “这就是年轻人不愿学的根本原因——它无法带来良好的经济收益。”广州半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周奇认为。

      广东省政府文史研究馆工艺美术研究院院长张春雷表示,人才和市场是非遗传承面临的核心问题。非遗传承人特别是传统工艺人都要靠双手养家糊口,如果东西卖不出去,就成了收藏品,解决不了生活问题。

      “非遗不是死的,是活的,一定要融入当代生活中。”广东省文化馆馆长、广东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王惠君说,只有把宝贵、丰富的非遗资源用现代语言、手段、表现形式让当代人接受,才能走向现代生活。

      传统如何与时尚结合

      瑶族银饰制作技艺是瑶族民间独有的技艺,所有饰件都经过30多道工序制作而成。不过该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唐大打十斤说,瑶族银饰只是结婚和盛大节日时才用,他最大的困惑是不知道如何把它融入日常服饰中。

      中山大学中国非遗研究中心主任陈俊华认为,在传统服饰技艺和时尚结合中,不仅要会做事,还要会吆喝。非遗的保护与传承要体现跨界意识。传承人可以专心钻研技艺,营销方面可以和专业公司合作,就可以达到1+1>2的效果。

      娜娜古力素披是哈密的刺绣大师,但要让她了解市场,找到产品定位,再进行研发设计,难度太大了。于是,来自上海的高级时装礼服设计团队找到了她。该团队用了半年时间,了解维吾尔族刺绣技艺的特色后发现,娜娜古力素披母亲的刺绣采用的是她奶奶传下来的一种花卉绣法,特别适合设计晚礼服。2016年底,用这种绣法设计的晚礼服亮相法国时装周,全场惊艳。从此,素披走上了高端刺绣服饰的路子。

      然而,很多设计师专注于服装设计,对非遗又不太了解。2017年,东莞市非遗保护中心邀请40名设计师前去采风。采风结束后,设计师们设计了一批带有东莞非遗元素的时装,并在广东时装周上发布。东莞市非遗保护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认为,可以通过政府搭建平台,让设计师团队、专业院校与非遗传承人实现无缝对接。

      不能割裂传承与发展

      “无论是传承还是创新,都不能改变传统文化的基因。”从业25年来,屈汀南致力于收藏广绣历史文物,研究广绣针法工艺,并运用于服饰设计中,推出了一系列当代广绣高端定制服饰。很多人认为,香云纱的颜色老气,穿着像老太婆。但屈汀南认为,香云纱经过38道工序,通过控氧、氧化、光合作用,把薯莨汁液渗透进丝绸里,最后呈现出中药的颜色,如果不是这个颜色就不叫香云纱。在屈汀南看来,设计师必须要有匠心,不能凑热闹,不能浮躁。对传统服饰的改革一定要融会贯通、理解到位,而不是拿绣花针装模作样。

      佛山市顺德区富德工艺品有限公司成立45年来,只专注做广绣服饰,尤其是披肩在欧洲十分畅销。董事长郑乃谦说,传统工艺的振兴一方面要专注、坚守,并追求卓越。为了解市场需求,他连续参加了60届广州交易会,连续30年前往欧洲,对市场了然于胸。另一方面,要严把质量关,从设计开始,实行全面全过程质量管理。45年来,该公司先后设计了1200多个刺绣图案、近万张效果图,每一个从题材到颜色使用、构图等都做了大量调研。

      王惠君说,传承与发展是个永恒的主题。如果只有发展,没有传承,就把传统文化割裂开了。如果只有传承没有发展,这个路会越走越窄,非遗只会离时代越来越远。

      切实提高版权保护意识

      “近几年,有同行在仿制我们的款式,并借用我们的品牌向客户推销。遇到这个问题,该怎么处理?我们请一个文化公司来拍照,但对方不准我们使用照片,怎么办?”钉金绣裙褂制作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唐志茹说。她自幼跟随父母学习广绣和龙凤裙褂制作,后成立“小茹裙褂设计室”,在传统基础上发展出多种款式的钉金绣裙褂、旗袍及休闲唐装。她说,公司每年都会遇到知识产权问题,不知道该如何解决。

      为提高非遗传承人的版权保护意识,广州市版权保护中心从2014年起对广州市非遗人群做调研、采访,向他们宣传和推广,辅导他们做版权登记业务。广州市版权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杨丽芳说,非遗的传承、创新、发展都与知识产权密切相关,传统服饰的设计制作会涉及版权、专利、商标、商业秘密、地理标志等问题。让他们感到欣慰的是,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广绣和广彩项目做了版权登记。她希望传承人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8-04-05 第8版:文化遗产
【本文责编:刘艳超】

上一条: · 博物馆型保护的戏曲样式如何变为动态保护
下一条: ·古人如何过清明
   相关链接
·[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朱莉莉]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博物馆非遗展陈叙事模式研究(2013-2023)
·[周全明 王慧婷]非遗视域下滦南评剧的在地化保护与开发·[赵甜佃]非遗传承人身份认同政策及实践中的礼俗互动
·[赵家萱 孟令法]非遗热:民俗学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赵丹 王洪军]从日常之物到非遗绝活:本溪满族荷包的保护与传承
·[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张启龙 乔方辉 路维民 张文艳 张统夏]实用是非遗最好的传承
·[张玲 张皓南]鲁南五大调在“双创”中的实践·[张爱琳]大英博物馆藏苏州版画的四重价值
·[詹涛]从“走四方”到“守家园”:市场订单制下的代工生成的新华银器锻制技艺·[袁芸健 左红卫]新疆国际大巴扎非遗集市对非遗传承传播研究
·[袁小松]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贵州传统民族乐器“玉屏箫笛”制作技艺传承发展研究·[余宝平]浅谈井冈山红军医药的历史地位与非遗应用初探
·[于波]景观化与非遗化:伏羲传说的当代呈现·[尹嘉璐]他者视角下的太原传统剪纸非遗传承人生活史分析
·[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杨镕]从舞蹈到体育:秧歌功能的现代转型与重构
·[严利]贵州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的传承与保护研究·[许逸亭]“以事象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非遗商业化不足问题的分析和对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