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CFS会务║关于近期会员会籍管理工作的说明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征文启事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员之声

首页动态·资讯会员之声

[万建中]民间文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载体
  作者:万建中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3-25 | 点击数:9814
 

摘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的精神和价值。民间文学是流传最为广泛的属于民众自身的文学活动形式,是民众自己的知识、教化行为手段及日常娱乐的生活形态。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民间文学包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元素。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民间文学的推荐和讲述活动,让民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学遗产注入社会主义精神实质,这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间文学;传统道德


  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印发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方案》,强调“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本着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的精神和价值,结合当今时代要求,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耕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民间文学作为在民众中流行最为广泛的文学活动样式,一直秉承民众思想道德教育的职能,最有利于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培育。

  一、民间文学蕴含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努力发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合理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社会的精神境界相协调。民间文学作为历史文化传统,本身就蕴含中华民族的精神实质,其中就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为例,民间文学是方言的文学、家乡的文学,也是带有情感的文学。这种情感首先是对家乡的情感,也是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只有建立在家、家乡观念的基础上,才能落到实处。中国人具有强烈的家和家乡观念,而“家”与“国”唇齿相依,故称国家。中国人非常爱国,与这种家国文化的特质有关。民间文学的传承和演述活动极大地强化了特定区域人们的乡音和乡恋的情愫。作为民间文学学者,应该有意识地以弘扬民间文学传统为己任,通过发掘和阐释民间文学的核心价值元素,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伴随民间文学活动传播开来。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所以需要民间文学,主要基于三个方面:一是民间文学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祖祖辈辈集体智慧的结晶,积淀着中华民族特有的、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文化意识形态。二是民间文学是民众自己的文学,具有最为广泛的人民性,没有哪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拥有如此众多的作者和观众。潜移默化中,这种文学形态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所产生的影响也是最为深刻和久远的。三是民间文学是民众喜闻乐见和最为熟悉的审美方式,也是最为便利的文学活动形式。每个地方都有祖辈延续下来的故事传说、歌谣谚语、小戏说唱等等,为当地人耳熟能详。这些民间文学一旦进入当地人的生活世界,便释放出强大的感化能量。

  民间文学作为中华民族先祖们的口传遗留物,是传播于广大底层民众当中的华彩乐章,是各民族人民所创作、鉴赏和世代享用的视听盛宴以及认识表达、情感抒发的普遍样态。流行于现实生活当中的活态的民间文学,虽然存在巨大的民族和地域差异,表现形式迥然有别,五彩缤纷,但基于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大一统的思想基础,毫无例外地宣扬了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境界和美好的“中国梦”,激荡着亘古以来连绵不绝的社会底层民众淳朴的道德情怀和精神意识流,并由此构成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之一,在历史的民族的层面奠定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性和情感的基调。

  民间文学作为民族民间文化传统,可以在流传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流传方式和内容,并注入当代性的思想意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中再现富有时代特征的生命活力。美国学者E.希尔斯曾对“传统”作了这样的评判:传统,就其显而易见的通常的意义而言,其基本实质表现为世代相传,即任何从古代一直延续下来的事物。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法则是,传统表现为人类的言行、思想和想象,并且一代一代流传至今。[2]民间文学作为传统的一部分,是集体记忆的产物,法国学者莫里斯·哈布瓦赫在其名著《论集体记忆》中,把“集体记忆”视为对以往的一种不断积累的建构,同时又作为对过去的一种穿插式(episodic)建构,是“立足现在而对过去的重构”。[3]传统是依据过去而面向当今社会重构的产物,其实,民间文学的表现形式已然发生了诸多变化,其内涵也在不断偏向社会主义的思想需求。从民间文学中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传承本身的累积性建构,也是基于当今社会思想建设的穿插式(episodic)建构。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民间文学推荐和讲述活动,让传统口头文学焕发出时代意义,恰恰揭示了其重构传统的本质。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姜舒忆】

上一条: ·[萧放]庙会文化是乡村振兴有效途径
下一条: ·[施爱东]深入民间,服务人民,讲好中国故事
   相关链接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昆明举行·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云南大学文学院顺利开班
·[段友文 石怀庆]民间文学教材建设的百年回眸·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邱婧]20世纪50年代西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的改编与重构·[段友文]向大师问学 ——钟敬文先生指导我研究民间文学与民俗学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通知·[毛巧晖]2022民间文学研究:回归文学及其当代价值的探求
·[梁珊珊]搜集整理与文艺创作的融合:对20世纪80年代《徐文长的故事》文集的考察·辽宁大学成功举办民间文学学科建设会议
·[张志娟]网络民间文学的传播与嬗变·[袁瑾]民间文学的跨文本叙事
·[毛巧晖]董均伦民间文学搜集整理之研究·[李小玲]知识分子的自我启蒙与民间文学的学科发展
·[惠嘉]民俗学—民间文学“穷举式”语境研究的反思·[哈合列孜·赛勒克]东方文学对中国哈萨克文学的影响
·[符腾]浅论新时代民间文学田野作业 与人文理念思考·[陈传志 米高峰]“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动漫化发展策略探析
·[巴德玛拉]蒙—哈民间文学中的狼形象研究·民俗学、民间文学学科建设青年谈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