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因为一部热播的美食纪录片,章丘铁锅一夜走红,销量猛增。甚至有媒体爆出,有人为买铁锅,竟堵在工坊大门,甚至擅自翻墙进厂。由走红引出的一系列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无不反映了章丘铁锅“洛阳纸贵”的境遇。作为一项传承历史悠久的技艺,章丘铁锅凭借“手工打造”的优势,赢得了市场认可。同时也需特别注意:莫因红了,便要偷工减料,要预防“捧杀”。
之所以有上述忧虑,源自近年来非遗传承领域出现的个别不良现象。比如,华北某县历史上曾以打制菜刀闻名,匠人制作的菜刀,精磨开刃、锋利无比。但后来情况出现了变化。因为产品的好名声及市场缺乏监管,当地不少家庭作坊开始用机器仿制菜刀,冠以“手工制作”的名义贩卖。自砸招牌的举动很快得到市场的“报应”:不到两年,该县菜刀的市场认可度迅速下降,外地订单不断减少。好端端一块金字招牌,没有抗住利益的诱惑,毁在了自己人手里。
非遗制作技艺或产品能够在现代生活中占得一席之地,不外乎两个因素:匠心、品牌。因为机器化大生产、流水线的普及,人们才更怀念工匠精神;因为对产品质量和消费体验的重视,人们的品牌意识才更强。
笔者认为,非遗传承要预防“捧杀”。尤其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很多非遗产品看似“无厘头”地火起来,其实偶然背后都是必然,只是以前其核心价值没有被发现而已。相关部门需要做的是,加强市场监管,尽快出台相关行业领域的标准,增强非遗传承人、从业者的品牌意识,让非遗项目在接力传承中焕发更夺目的光彩。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8-03-05 第6版:文化遗产 【本文责编:刘艳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