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非遗传承要预防“捧杀”
  作者:芭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3-06 | 点击数:3237
 

      近期,因为一部热播的美食纪录片,章丘铁锅一夜走红,销量猛增。甚至有媒体爆出,有人为买铁锅,竟堵在工坊大门,甚至擅自翻墙进厂。由走红引出的一系列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无不反映了章丘铁锅“洛阳纸贵”的境遇。作为一项传承历史悠久的技艺,章丘铁锅凭借“手工打造”的优势,赢得了市场认可。同时也需特别注意:莫因红了,便要偷工减料,要预防“捧杀”。

      之所以有上述忧虑,源自近年来非遗传承领域出现的个别不良现象。比如,华北某县历史上曾以打制菜刀闻名,匠人制作的菜刀,精磨开刃、锋利无比。但后来情况出现了变化。因为产品的好名声及市场缺乏监管,当地不少家庭作坊开始用机器仿制菜刀,冠以“手工制作”的名义贩卖。自砸招牌的举动很快得到市场的“报应”:不到两年,该县菜刀的市场认可度迅速下降,外地订单不断减少。好端端一块金字招牌,没有抗住利益的诱惑,毁在了自己人手里。

      非遗制作技艺或产品能够在现代生活中占得一席之地,不外乎两个因素:匠心、品牌。因为机器化大生产、流水线的普及,人们才更怀念工匠精神;因为对产品质量和消费体验的重视,人们的品牌意识才更强。

      笔者认为,非遗传承要预防“捧杀”。尤其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很多非遗产品看似“无厘头”地火起来,其实偶然背后都是必然,只是以前其核心价值没有被发现而已。相关部门需要做的是,加强市场监管,尽快出台相关行业领域的标准,增强非遗传承人、从业者的品牌意识,让非遗项目在接力传承中焕发更夺目的光彩。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8-03-05 第6版:文化遗产
【本文责编:刘艳超】

上一条: ·当“春节+”遇到“互联网+”
下一条: ·民间乐种的文化自觉
   相关链接
·[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刁统菊]冬至节俗的传承动力探析
·[朱莉莉]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博物馆非遗展陈叙事模式研究(2013-2023)·[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
·[周全明 王慧婷]非遗视域下滦南评剧的在地化保护与开发·[周霖]审美与具身性体验:德昂族水鼓舞传承发展的身体实践研究
·[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赵甜佃]非遗传承人身份认同政策及实践中的礼俗互动
·[赵家萱 孟令法]非遗热:民俗学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赵丹 王洪军]从日常之物到非遗绝活:本溪满族荷包的保护与传承
·[张一帆]短视频语境下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张启龙 乔方辉 路维民 张文艳 张统夏]实用是非遗最好的传承
·[张玲 张皓南]鲁南五大调在“双创”中的实践·[张爱琳]大英博物馆藏苏州版画的四重价值
·[詹涛]从“走四方”到“守家园”:市场订单制下的代工生成的新华银器锻制技艺·[岳瑾]黄河流域关中民间泥塑的文化记忆与传承研究
·[袁芸健 左红卫]新疆国际大巴扎非遗集市对非遗传承传播研究·[袁小松]中华文化认同视域下贵州传统民族乐器“玉屏箫笛”制作技艺传承发展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