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王晓涛 朱吏]二十四节气文化传播的当下问题研究
  作者:王晓涛 朱吏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3-02 | 点击数:9733
 

主编推介:本期新青年王晓涛,男,安徽亳州人,民俗学硕士,现任职于浙江省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兼任中国民俗学会网络编辑团队负责人。研究方向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三角区域民俗生活。本文是作者对二十四节气文化传播的当下问题进行的思考与研究。朱吏,女,嘉兴文化馆馆员。


 
  摘  要:自2016年11月“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来,一年来,政府部门及有关单位对项目保护已经做了许多工作。然而在“二十四节气”项目传承保护的过程中,经历了文化传统从民俗到艺术的流变、传播形式从民间逐渐走向社会之后,在传承保护方面还是出现了一些固有的“顽疾”,包括过度商业化、强势品牌化和过分学术化等问题。综合此类问题,建议从做好基础保护工作、进行适当商业运作、相关单位各司其职和继续举办民俗活动几个方面着手进行积极保护。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文化传播;问题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6年11月30,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以下简称“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下简称“人类非遗”)。自此,我国便开启了新一轮的节气文化传播高潮。随后,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标志着新一轮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潮被再次掀起,传承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再次成为了一项全民运动,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优秀代表——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自然而然在其旺盛的火炉之上的又“燃”了一把(上一次是2005年申遗开始之际)。然而,在旺盛的火炉不断燃烧之余,也不免会留下一些“污染”问题,这些长期与火炉共存的问题就是当今我们面临的非遗保护问题,而二十四节气的保护自然也未能免俗。
 
  一、从民俗到艺术:流变的文化传统
 
  提及二十四节气,人们都会有一定的认知。对于普通农民来说,最容易联想到的便是农时农耕、民俗养生,同时多数人依旧将其视为指导农业生产生活的重要日历。对于文人雅士来说,节气就会变的更有韵味,他们对酒当歌、吟诗作赋、挥毫泼墨、画梅数九。对于官方历法来说,测定天时、修正历法、主办祭祀、指导生产,每一样都不能少。而如今,随着时代的飞速进步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仅仅是气象预报的出现,便已经使得二十四节气渐渐失去了其农事生产“指挥官”的身份。毫无疑问,“二十四节气”的文化传统已经开始发生了流变,逐渐从传统的民俗、农事活动向文学、艺术领域迈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二十四节气”在这项职责之外的“其他”领域,却再次焕发了青春。
《二十四节气国画图册》
 
  在“二十四节气”成功入选“人类非遗”之前,关于节气的摄影、画作等艺术作品甚至民俗活动都还未被大众所熟知和接受。就在项目入选后数日,中国社会科学网率官媒率先报道了《二十四节气国画图册》惊艳亮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现场之后,网络上突然涌现出了众多有关节气的艺术作品,也标志着二十四节气在艺术领域获得了极大的认可。目前,为大众熟知的“二十四节气”艺术作品主要包括《二十四节气国画图册》(国画作者:朱樵、林帝浣)、《二十四节气》(作者:老树)、《二十四节气水印版画》(作者:魏立中)、《二十四节气摄影作品》(作者:青简)和《二十四节气动图》(作者:石鸿昌)。一时间,这些艺术作品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尽管有些作品很早便已面世),也使得部分国人又从另一个角度对“二十四节气”进行了再认知,对于流变的“二十四节气”文化传统来说无疑是一项有益的补充与丰富。
朱樵入选《二十四节气国画图册》推介资料(中文版)的作品,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民俗学论坛微信公众号(folklore-forum)
【本文责编:张世萍】

上一条: ·[施爱东]五十步笑百步:历史与传说的关系
下一条: ·[隋丽]满族说部复仇主题的文化阐释
   相关链接
·[王晓鸣]关于二十四节气传承传播情况的思考·四时花开 ——“二十四节气”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展
·[郑新胜]关于民俗审美问题研究的思考·[张治]媒体创新二十四节气文化传播的实践初探
·[刘明花]河西宝卷展演的场域问题研究·[杨安琦 宋娟] 论宋代民俗文化传播
·[穆昭阳]从文本述说到述说文本:七夕文化传播的实践路径与演绎意义·关于征集“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联盟研究课题”选题的通知
·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联盟在京成立·[刘卷 王敏]基于二十四节气与地域文化符号的叙事性产品视觉设计研究
·[张婉婷 刘芳芳]二十四节气的传承和传播的创新方式研究·[童方云]《二十四节气菜·宴》在常州的呈现
·关于召开二十四节气国际学术研讨会(网络视频会议)的通知·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工作年会倡为文化遗产保护贡献中国智慧经验
·“二十四节气文化艺术展”在中国农业博物馆举行·[八木透 晁汐]民俗学中婚姻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彭佳琪 王晓涛]再造竹编村:从竹器制作者到竹编传播家·专题║ 二十四节气——历史智慧与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刘晓峰]二十四节气与古代科学精神·[郑艳]春秋代序 日月不淹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