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二十四节气”创意作品走进联合国
  作者:记者 王建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2-11 | 点击数:8166
 

      “在‘立春’的各种设计中,有描绘农夫伸展手臂、期待春耕,也有描绘破土的嫩芽,非常直观。”2月1日晚,美国大学生杰西卡·阿尔帕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观看了中国“二十四节气”创意作品后这样告诉记者。

      应联合国太极文化学会邀请,北京国际设计周、北京合众美华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当晚在联合国总部大楼一层举行“二十四节气”创意作品与文化习俗交流活动。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29套专业组优秀作品、6套专业机构委托设计作品以及50套青少年组作品在此进行了展示。

      来自联合国总部以及纽约市的各界人士出席了活动。他们认为,这些创意作品对“二十四节气”进行了精美诠释,作品所反映出的中国历史上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令人赞叹。

      联合国阿拉伯语高级翻译塔马米安·凯格汗姆说:“中国在数学、物理、天文等领域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天文、气象、农事进行观察、探索、研究和总结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和历史的沉淀。”

      联合国太极文化学会会长曹国忠认为,“二十四节气”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我们有责任把中华文化的精髓通过联合国这个舞台向全世界传播”。

      合众美华公司副总裁李从容说,“二十四节气”于2016年11月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与其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样,“二十四节气”是其他国家了解中华文明的一把钥匙。

      在活动现场,“二十四节气”标识系统设计专业组一等奖获奖者简山将获奖作品原稿赠送给联合国,希望“二十四节气”这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符号在联合国永久保存。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二十四节气”指导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北京国际设计周于2017年面向全球公开征集了“二十四节气”标识系统设计。合众美华教育则作为青少年板块主办单位,面向全国中小学生开展了“二十四节气”标识创意设计征集活动,引领广大青少年在课堂上用设计思维,以寓教于乐的方式积极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实践。

      “二十四节气”创意作品与文化习俗交流活动还将在纽约布鲁克林举行。主办方将开展系列交流活动,进一步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8-02-07 第8版:文化遗产
【本文责编:刘艳超】

上一条: ·国家级非遗浙江婺剧瑞士迎新春
下一条: ·过年也是家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相关链接
·四时花开 ——“二十四节气”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展·[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山东大学举办非遗保护学术论坛 隆重纪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公约》通过二十周年
·40年,诠释民俗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中的独特价值·[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
·[朱韵伊]表演传统的新生及其受众的饭圈化·[张治]媒体创新二十四节气文化传播的实践初探
·[徐家乐]开放、可及与兼容:吐鲁番博物馆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研究·[张建军]可持续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从联合国世界蜜蜂日出发
·[马速]符号消费中的青年群体与传统文化知识生产:从国潮热中的神话元素商品谈起·[刘雨婷]锦绣鞠艺
·[何潇 俞冰]共同富裕视野下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路径刍议·[刘铁梁]钟敬文民俗学思想的文明视野
·6月21日:冬/夏至国际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 “保护我们的活态遗产”:2003年《公约》名录增加 “新成员”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