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我们去考察大运河文化带时的照片,目前在口述船工故事方面已经有了很多有益探索。”北京市政协委员杨利慧在接受千龙网记者采访时向记者谈起了提案调研时的深刻感受
千龙网北京1月28日讯(记者宋鹏飞)“这是我们去考察大运河文化带时的照片,目前在口述船工故事方面已经有了很多有益探索。”北京市政协委员杨利慧在接受千龙网记者采访时向记者谈起了提案调研时的深刻感受。
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已纳入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整体战略布局和实质规划,运河文化的活态传承和创新发展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杨利慧表示,当前大运河文化带相关的资料搜集、整理和保护工作主要聚焦于静态的实物和文字资料的搜集和展示,缺乏对人的关注。“人是大运河的建设者、享用者和文化传承主体,那些蕴含着人的智慧、情感和生命体验的有温度的故事,随着相关人群年龄渐增,正日渐离我们远去并消失在历史的深处,永远无法追回。”
杨利慧委员建议,吸收和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的口述史方法,由北京市政府牵头与天津、河北协作,尽快开展有系统、抢救性、运用现代影像技术手段建设的“京津冀大运河口述史影像数据库”。可调动口述史方面的相关专家学者以及有能力的科研机构,率先在京津冀地区开展调研,采集相关资料,共同建设该数据库。如果以后条件成熟,可以逐渐扩展到大运河文化带上所有相关省市。
“数据库建成后既可用于当前和未来的国际国内大运河研究,也可用于在线浏览和公共教育服务,为人民大众所观赏和运用,以利于大运河文化的广泛和持久的传承和传播。”杨利慧说,当现代化的进程使得生活方式的改变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时,富有深度和温度的“抢救性工作”,亟待在京津冀地区的大运河文化带的保护和建设工作中开展。
图为杨利慧委员调研大运河文化旅游文化资源
图为杨利慧委员在现场接受千龙网记者采访
原题:带张照片上两会——杨利慧委员:抢救性建设京津冀大运河口述史影像库
文章来源:千龙网 2018-01-28 【本文责编:贾志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