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文学理论研究的新范式
——《从文本到叙事》读后
  作者:记者 秦岭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1-10 | 点击数:2253
 

 

《从文本到叙事》王彬著

人民出版社2017年8月出版

  王彬的《从文本到叙事》,无疑是一部富有启发性的文学理论新著。考察《从文本到叙事》中文本与叙事的关系,容易让我联想到形体与表情。如果说文本是形体,那么表情就是叙事。形体无论套上什么样的衣服,形体永远是形体,但表情不一样,喜怒哀乐尽在其中,它是灵魂和精神的一种外化。作者立足于文学创作的要义和原理,构建了本土的叙事学新体系,形成了当下文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独立存在和新范式,其贡献显而易见。

  首先,《从文本到叙事》从学术层面拓展了文本与叙事的新界面,推进了叙事学的发展,其中揭示的“叙述集团”“第二叙述者”“滞后叙述”“动力元”“时间零度”“清晰或模糊的场”“漫溢话语”等一系列新观点、新理念,精准而又明晰,既吻合文本的本质特征,又富含探索精神,对于我们审视小说文本的叙事方式、叙事指向、叙事脉络有借鉴作用。作者站在叙事学角度,不仅对中外文学的文化理论源头和分支进行了逐层检索和梳理,而且从中外文学作品、文学创作的立场、观点、现象、事例出发,借此考察文学创作中的普遍性特征和个性差异,有的放矢地直指当下文学创作在文本和叙事层面的症候,填补了该领域的研究盲区。

  《从文本到叙事》围绕叙事视角的不同“站位”方式,提出了构架合理文本的种种可能性,捍卫了文本和叙事作为文学作品命运共同体的客观秩序和审美尊严。当下文学批评往往越过叙事分析,直接谈论文化意识。很多批评文章由于缺乏叙事学的功底,忽略了关于叙事的微妙分析而流于空疏。因此,王彬的《从文本到叙事》对当下中国文坛,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文学批评都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实际上采取了文学历史与文学发展并行观察、文学理论与创作实践同步思考、文学成绩与文学问题交叉评析的方法,既观照到中外小说经典,又联系到中国当下文学发展的形态。也就是说,作者既充当了文学现场的观察者,又从局外反观文学现场,使这一命题拥有了文学现实的佐证,有利于我们站在文学理论的前沿重新反思这一命题。

  另外,在论据的选择和说理的举例中,作者以《论语》《红楼梦》《水浒传》《喧哗与骚动》《城堡》《孔乙己》《杀人者》等大量中外、古今叙事经典文本为据,既立足于叙事学的语法,又聚焦于内在肌理。布局行文坚持了民族文化立场和论述方法,融春秋笔法于论证经纬,微观切入,宏观收口,体现了本土学术理论的独特审美。全文没有任何虚妄的附加、陈词以及当下学院派研究中惯常的炫技泡沫,显得清新隽秀,玲珑剔透,亦显美文特质,为当下文学理论研究提供了新范式。此书虽然旨在分析小说文本,其理论要义对其他艺术领域的叙事文本同样有着不容忽视的参照性。比如,《从文本到叙事》第二章中关于第二叙述者的阐述,非常有利于我们分析当下电影叙事的曲直和得失。

  文学理论需要创造性和制高点,叙事学虽然兴起于西方,王彬把它转化为本土化的改造,拓展了叙事学的内涵与外延,达到了一种新的超越,从而彰显了他开阔的学术视野和严谨的治学姿态,《从文本到叙事》的出版,意义深远。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报》2018-01-10第8版
【本文责编:孙亮】

上一条: ·众声喧哗中的古琴新路在何方
下一条: ·2017年度中国好故事上海揭晓
   相关链接
·[唐璐璐]遗产叙事的时空旅行:中国非遗申报片的媒介考古学研究·[林继富]民间故事讲述与共同体建设
·[朱莉莉]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博物馆非遗展陈叙事模式研究(2013-2023)·[毕雪飞]牛郎织女故事在日本中世的生成与叙事观的转变
·[朱家钰]“特地背着家乡人生产”:“特产反差叙事”的生成与极化·[张子健]商汤“桑林祷雨”的神话思想与叙事分析
·[张赵]疾病叙事的故事诗学分析·[张静]贞孝、智谋与爱情:冯梦龙女扮男装故事书写中的双线结构与伦理叙事
·[俞明雅]话语成祀:明清以来地方性钱镠信仰的生成路径·[余红艳]景观叙事的故事诗学阐释
·[于玉蓉]神话想象与历史叙事的同质与互文·[杨云昊]白族乡戏吹吹腔的民间传说与神灵叙事
·[杨蕊朵]墨江县哈尼族碧约支系牛皮大鼓舞叙事内容研究·[杨芳菲]历史在民歌中的重塑与变异
·[严曼华]边远人群的记忆书写:论通行叙事的在地转化策略与动力机制·[谢开来]大众文化中的咏春拳叙事研究
·[夏中华]中国民间故事异境叙事研究现状述评·[吴新锋 周媛]部落化传承中的叙事艺术
·[吴灿 柏仙爱]叙事、情感与认同:图像符号的文化构筑与共同体隐喻·[王敏琪]传统的变奏:杭州东坡肉的叙事变迁与经典生成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