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让敦煌文化在数字时代更加璀璨
  作者:记者 萌雯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1-05 | 点击数:2554
 

  原标题:敦煌研究院借助腾讯“泛娱乐”打造“当代飞天”——让敦煌文化在数字时代更加璀璨

  近日,敦煌研究院与腾讯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将腾讯最新的“科技+文化”体系与敦煌研究院科研成果深入合作,让更多人体验到敦煌之美,进一步扩大敦煌石窟文化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在此次合作中,将重点借助腾讯的“泛娱乐”文化生态,将敦煌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通过活化演绎,以年轻用户喜爱的形态进行呈现。

  “互联网+敦煌”推动敦煌文化传播

  在“互联网+”的趋势下,敦煌研究院近年来一直尝试通过“互联网+敦煌”推动敦煌文化的传播。敦煌石窟有壁画和彩塑的500多个洞窟中,迄今已有180多个洞窟实现了数字化,其中30个洞窟的数字资源中英文版上线,实现了全球共享。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在谈及敦煌文化的现代化传播问题时曾提到,敦煌本来就是古代互联社会的结晶,不同民族、不同宗教因为共同的目标在这里汇聚,这就是一个古代的“互联网”,如果他们彼此间不开放、不互联,就不可能有莫高窟的产生,莫高窟也不可能持续千年不间断创建,这与现在的互联网相似极了。这就要求通过开放“数字敦煌”资源库,加大学术研究的广度、深度,并借此加大保护、传播的力度。

  根据腾讯集团与敦煌研究院的协议,将主要从文物的保护与传播、文化价值的挖掘和梳理、文化IP的演绎和活化三个方面推动合作。

  近年来,腾讯集团在国家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中国互联网产业快速增长的背景下,致力于“科技+文化”的发展方向,初步构建了一个以IP为核心、共融共生的“泛娱乐”文化生态,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文化发展理论体系。“泛娱乐”理论及体系也是当前“互联网+文化”的核心内容,即以科技为手段,通过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网络文学等,使“泛娱乐”生态沉淀的数亿用户进行文化连接。联手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可以说是整个“泛娱乐”行业的新尝试。

  在此次合作中,腾讯重点推动两方面进展:首先是“连接”,利用互联网和新技术,让人们可以更直观、便捷地接触和了解敦煌文化;其次是“演绎”,对敦煌丰富的文化信息进行提炼,以及利用“泛娱乐”体系进行创造性的演绎,让它们以契合时代的文化形态,真正走进现代人的生活之中。

  腾讯首席运营官任宇昕表示:“敦煌研究院经过70多年的研究,在石窟艺术、科技保护、石窟数字化、展览展示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腾讯是一家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的‘科技+文化’公司,我们感到有责任参与到敦煌石窟的保护和文化传播的事业中,让敦煌文化在数字时代更加璀璨。我们很荣幸与敦煌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并共同发起‘数字丝路’计划。腾讯希望和敦煌研究院一起,成为‘数字丝路’上的‘文化连接器’、‘文化翻译官’及‘文化新使者’,通过科技赋能文化,让传统文化融入青年,也推动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互通。”

  “文化IP的演绎和活化,这是数字文保解决方案里非常关键的一环。我们将依托腾讯强大的‘泛娱乐’业务矩阵,将敦煌的文化IP融入到游戏、动漫、文学、影视等流行文化形态中。”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表示。王旭东表示,敦煌研究院很高兴与腾讯达成合作,期待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实现“科技连接,文化赋能”目的,让敦煌石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

  吸引年轻一代重塑历史光彩

  作为“全民手游”,腾讯《王者荣耀》一直在文化创新方面进行探索。在与敦煌研究院合作后,《王者荣耀》团队将把敦煌文化与产品深度融合,推出定制英雄皮肤,通过故事站、纪录片等内容传递敦煌文化价值。《王者历史课》等栏目将开设敦煌文化特辑,讲述敦煌故事。团队还将通过王者校园赛将敦煌文化带到高校学生身边,并征集用户前往莫高窟体验。对中国年轻一代而言,看动漫已变成主流生活方式,并成为他们了解历史的重要渠道。腾讯动漫今后将联合敦煌研究院,基于丝路文明、贸易发展、文化交融等大时代背景下的传奇趣事展开敦煌故事改编,吸引年轻用户关注敦煌文化及丝路文化,让敦煌文化以多角度呈现在大众面前。

  此外,腾讯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的“开放的传统游戏数字图书馆”项目也将参与此次合作,利用线上游戏、VR游戏、AI美术作品等形式,重新演绎敦煌壁画上几十种曾在丝绸之路上流行的传统游戏及其背后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并进行专题展出和案例分享,让敦煌传统游戏重新流行。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报》2018-01-05
【本文责编:孙亮】

上一条: ·上海首家弄堂博物馆开馆
下一条: ·为博物馆“热”叫好
   相关链接
·[许诺]集体记忆视角下地名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的苏州路径·[徐才丹]“表演类”非遗的数字化路径与实践反思
·[郭静暄 赵永恒 马驰 张有明]人工智能助力下的民族冰雪体育遗产数字化保护策略研究·[巩潇]作为交流资源的神话主义:互联网背景下神话影视作品的二次创作
·[杜琛]蔚县明清壁画与民俗文化的传承研究·[张建军]美国民众生活中心:数字时代的文化建档与公众参与
·[杨雨秋]当代互联网“姨妈神”俗信的文化解读·[孟令法]“互联网+”田野实践教学问题反思:作为方法的家庭民俗学
·[郭永平 贾璐璐]全球在地化与地方全球化:互联网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王艳]媒介融合视域下的口头传统研究
·[肖宇强] 民族传统手工艺的数字化保护及对接乡村振兴发展探究·[滕云]“10.24”程序员节:互联网时代的新民俗节日
·[宋嘉琪]互联网空间中的怪物生产·[张举文]探索互联网民俗研究的新领域
·[张多]短视频:移动互联网对神话文类的重塑·[肖涛]谣言与灾难记忆的建构
·探索节庆活动数字化 为传统文化活化带来新方式·[张建军]记录口头传统:从书面文本到数字技术
·毕传龙:连接好非遗数字化保护的“出入口” ·[曹晋 孔宇 徐璐]互联网民族志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