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上海首家弄堂博物馆开馆
  作者:记者 张熠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1-04 | 点击数:3975
 

(原标题:上海首家弄堂博物馆开馆,留住弄堂居民的生活记忆)

摘要:在弄堂里,见证弄堂的历史。


  1月4日上午10点,奉贤路68弄弄口,延续西王小区石库门建筑风格的清水红砖建筑——西王花园弄堂博物馆在阴雨绵绵中开馆。这是全市第一家位于居民小区内的弄堂博物馆。馆内展出的老物件中,有民国时期的热水瓶、良友实业的“双刀”牌臭药水、上海益民食品厂什锦饼干铁皮盒以及铁皮玩具、民国潮州牌、民国帐钩等。在小区内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居民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这些物品都是几十年前上海老洋房内的日常用品。看到它们,弄堂生活的记忆就浮出来了。”

今日的西王小区

  全市首家弄堂博物馆

  西王小区位于北京西路与石门二路西南角,近南京西路、泰兴路,建于1911年,是一处带有安妮女王风格特征的外廊式住宅群,同时也是上海市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小区历史悠久,我们希望通过弄堂博物馆的建设,挖掘出让小区居民引以为豪的文化积淀,同时也能找到展示、宣传历史保护建筑的平台。”石门二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滕毅说,在西王小区内筹建一个弄堂博物馆的想法由来已久,“2016年11月开始筹备,请专家开座谈会、走访小区居民,今年1月落成开放。”

西王小区花园洋房建筑

  西王花园弄堂博物馆的名字有其渊源。原来,西王小区原名为西王家厍花园弄。厍为村庄的意思,因当时村民以王姓为主,故名。上海开埠后,英沙逊洋行于此购地建造起英式住宅数十幢,以供侨民居住。1900年前后,大地产商程谨轩购进大量土地,在卡德路两侧建起花园洋房和里弄房。1911年花园里弄式住宅建成,较高程度地仿照当时西方住宅的设计和样式。因弄堂内广植花木,嘉卉飘香,故称“王家厍花园弄”。如今,西王小区内的12幢花园里弄住宅仍保存完好。住宅呈南北两排布置,每幢各六排,行列式展开,每幢建筑共有三层,砖木混合结构,单幢住宅呈“品”字布局。外墙主立面对称,设连续的清水红砖券式外廊,采用弧形券和半圆形券,券下使用简化的古典式清水砖柱。主楼外立面墙体采用红砖清水墙,辅楼立面为青砖清水墙,采用红砖清水腰线,檐口天沟采用线条外挑,主楼屋顶为平瓦双坡屋面,并设计有老虎窗。弄堂博物馆位于小区弄口,原先是某物业公司的仓库,石门二路街道通过置换的方式,将之用作博物馆的展示空间。在外观设计上,博物馆延续了清水红砖的外墙风格,与小区的历史风貌保持一致。

  记住石库门的弄堂生活

  弄堂博物馆的面积不大,约130平方米。走进博物馆,入目所及是一幢按照1:30比例复刻的单幢花园洋房建筑,同样呈“品”字布局。两个紧挨着墙壁放置的展柜中,放置着铁皮玩具、打字机、乒乓小塑人、民国时期保险箱储蓄罐、静安寺老大房礼盒、弹子盘、上海自行车牌等颇具时代感的纪念物品。部分展品来自上海市收藏协会,部分展品来自小区居民捐赠。家住奉贤路68弄20号的李崇湘、文中山夫妇1997年搬入西王小区,得知街道正在筹备弄堂博物馆,主动拿出了收藏多年的老证件“上海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队员证”。李崇湘说,“别看这只是一张普普通通的队员证,在那个年代,却是‘限量版’。”李老夫妇都是上海音乐学院教师,两人还捐赠了“地段医院诊疗证”“上海市公共交通月票”“上海市游泳卡”等一系列充满时代印记的票证。

弄堂老照片

  在滕毅看来,西王小区里,除了拥有不可多得的建筑财富,还有着更为重要的名人财富与历史财富。历史上,西王小区曾是许多外国洋行高级职员的居所;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华界居民纷纷逃难到租界躲避战火,西王小区内也居住了不少华界难民。越剧花旦戚雅仙,小提琴家谭抒真等也都曾是奉贤居民区的居民。筹备博物馆时,在附近居住的国家一级作曲家、指挥家屠巴海捐出了珍藏多年的谱曲手稿,包含《崛起的东亚》《蓝天下的至爱》《辉煌进行曲》等。

孩子在弄堂中,对着墙壁打乒乓球

  与老洋房所经历的“大历史”并行的是小区居民作为个体的生活记忆。87岁的陈宝娣,1948年出嫁来到西王小区,她印象最深的是西王美景,“以前每幢小楼有个私家花园,由铁栅栏将四周围起,大铁门是出入口,静谧的小花园私密又个性。”92岁的罗云仙在小区内居住了近70年,她对奉贤路62号的巡捕房印象深刻,“在里面工作的都是印度人,俗称红头阿三,他们身穿统一制服,负责小区治安工作。”77岁的孙克强出生在西王小区,他对小区里的犹太点心师念念不忘,“抗战时期,租界成了动乱时期的象牙塔,有各色人种,简直就是小小联合国。那个犹太点心师在高级的西餐厅里上班,有时会献宝一般拿出点心给孩子们品尝。”

弄堂里的烟纸店,现在已经被大大小小的超市所取代了

  弄堂博物馆的墙上,挂着许多张翻拍后的老照片。照片中有对着砖墙打乒乓球的孩子,有锁匠、磨刀匠与开在石库门房子一楼的烟纸店。在历史学家卢汉超的著作《霓虹灯外》一书中,他曾将目光放在石库门建筑的里弄生活之中,认为石库门中的小商业,对许多上海人而言,或许比南京路的繁华更重要。因为围绕石库门里弄的小商铺,几乎能满足居民的所有生活需求了。“对现在的许多年轻人来说,石库门的里弄生活或许已经很陌生了,我们希望通过弄堂博物馆,记录这一段有关日常生活的历史。”滕毅说。

弄堂博物馆中,按比例复刻的花园洋房建筑

  在展示之余,西王花园弄堂博物馆更是一个可供居民活动的空间。“虽然老洋房外观依旧,但实际上每幢楼里都是‘七十二家房客’。”滕毅介绍,博物馆已经拟好了2018年全年活动计划,1月是正在进行的儿时弄堂游戏主题展,2月是窗花剪纸新春互动活动,3月是海派文化主题展览,5月是红色革命主题教育展览,“让居民感受历史的痕迹,也感受上海历史人文发展的变迁。” 

  文章来源:上观新闻2018-01-04
【本文责编:孙亮】

上一条: ·2017年宗教学十大观点
下一条: ·让敦煌文化在数字时代更加璀璨
   相关链接
·[朱莉莉]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博物馆非遗展陈叙事模式研究(2013-2023)·[张爱琳]大英博物馆藏苏州版画的四重价值
·[吴茂颖]超越对立:从馆舍到活态·[王舒宇]非遗视域下的辽宁省博物馆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
·[尚咿彤]“民间自有序”:民间老物件的都市创造力·[李扬 谢亚文]万唐人物:明清以来英美世界中国民俗资料的收集与研究
·[杜韵红]从理念到路径:博物馆展演的非遗保护实践·让文化遗产焕发新活力!全国博物馆文创联盟成立大会在京举行
·[朱志明]民办民俗博物馆与乡土文化记忆传承·[徐家乐]开放、可及与兼容:吐鲁番博物馆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研究
·[蒋愔澄]非遗工艺展览策划研究·[杜韵红]以村为馆:乡村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真实性研究
·[马桂纯]民族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刘蓓]省级非遗馆建设理念、标准与路径
·[林玉惠]民众之学:中国珠算博物馆的民俗实践·[杜韵红]乡村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真实性研究
·[毕常新 梁莉莉]物质遗存与共同体凝聚:一个乡村民俗博物馆的微观叙事·[王琴]个性、灵感和体验:中国民族博物馆“家庭模式”的个人叙事研究
·[孙芳]由隐到显:博物馆实践中的民俗文物价值·[柯小杰]传统村落:活态的民俗博物馆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