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陶然居:用工匠精神 传承榫卯结构
  作者:卢曦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11-05 | 点击数:2187
 

陶然居展厅中的红木家具风格鲜明

      中国红木家具文化源远流长,从春秋战国时期最早把榫卯结构运用到建筑上,到明清时期古典家具文化发展到顶峰。经过历史的洗礼,红木家具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古典又现代的艺术器型,满足了当下人们生活需求和艺术审美,于是各地都兴起了各自的风格流派,形成了多个红木家具产业集群,这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各种风格的家具,同时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位于京津走廊的千年古邑河北省大城县,被誉为中国京作古典家具之乡,其红木家具文化源远流长。据了解,该县红木古典家具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家具传承了京作器型和工艺特点,采用榫卯结构,制作出的红木家具高贵典雅、底蕴深厚,极具皇家风范,雕饰豪华大气、雍容华贵,成为京作红木家具的典型代表。到目前,大城从事红木家具生产、加工、销售及周边的企业超过5000家,相关从业者达10万人,年产各类红木家具产品80万件(套),产值达60多亿元。

      在大城的红木家具一条街上,有一个名叫“陶然居”的红木企业,浅绿色的巨幅广告引人注目。在街的左右两边分别有一个很大且具有文化气息的家具展厅,而在东侧展厅后面,其四期工厂正在建设中。

      陶然居是叶双陶于2002年创办的红木家具品牌企业。经过15年的打磨,陶然居设计制作的红木家具在明清家具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人的需求,使其家具风格鲜明、质量上乘,靠口碑已经积累了一大批回头客。最近,让叶双陶感到欣慰的是,在4个月前,经过层层的选拔和审核,陶然居被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和河北省质量奖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评定为河北省名牌产品。

      潜心钻研 自主创新设计

      叶双陶,家具行业从业30多年,从22岁便开始学习木工技艺,在大多数人还处于好动的年纪,喜静的叶双陶可以一坐就是半天,琢磨木头。通过钻研学习,他慢慢喜欢上木工活,有了这门手艺,加上头脑灵活,在20世纪80年代初,便做起了古玩生意,到全国各地收购瓷器、玉器、字画、黄花梨和紫檀家具等。

      叶双陶成天在古玩堆里行走,见得多了,自然练就了一双火眼。据了解,叶双陶在这个“水很深”的行业,很少失过手。有了木工功底和这一段生意的经历,叶双陶对文化、工艺品和中国传统文化都有了自己的认识。通过几年修复明清古旧家具和经营明清家具,他逐步进入了红木家具这个行业。

      在这个过程中,叶双陶对中国古典家具的器型、雕刻和结构都产生了浓厚兴趣。时间来到了1993年,这一年他创办了陶然居仿古家具厂。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改革开放才10多年,老百姓手上有钱了,开始对红木家具情有独钟,而当时人们对红木家具的认识还仅停留在仿明清家具的概念上,对设计、器型、文化内涵没有过多的要求。这就催生了仿古家具热,基本上只要是仿古的家具,做出来就能卖掉,叶双陶也在这股仿古家具热潮中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在行业一片欣欣向荣的背后,居安思危的意识让他明白,这个红木家具野蛮生长的时代将很快过去,一味仿古的家具是没有生命力的。要想得到长足发展,企业一定要有核心竞争力。而对于红木家具来说,核心竞争力就是榫卯结构和家具设计。榫卯结构是传承,而能设计出符合现代人需求的家具,则让传承有了创新。于是,叶双陶在全国各地区看红木家具的器型、工艺,在沉淀将近10年的时间后,2002年,陶然居家具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作为公司的总设计师,陶然居的每款家具都由叶双陶亲自设计。

      谈到设计灵感,叶双陶坦言,通过30多年的红木家具从业生涯,边实践边学习,设计成为了生活中的一部分,甚至已经成为了一种本能。他对红木家具的精髓榫卯结构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提炼,使家具能够达到严丝合缝的效果;同时对于雕刻的图案主张以“精”“简”为主,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红木家具文化的同时,形成了独具“陶然居制”的风格。

      编制《中华榫卯》 传承红木文化

      在多年与红木家具打交道的生涯中,叶双陶游遍大江南北,寻访明清家具精品,拆解家具无数,他对古典家具各种榫卯结构烂熟于心。叶双陶一直坚持一个信念,他认为,只有用榫卯结构做成的红木家具才能称之为红木家具,才是应该流传于后世的传统与瑰宝。在介绍陶然居的家具时,叶双陶非常自豪地说,我们可以做“明榫”,这非常需要功底,不是所有的厂家都敢在家具表面做明榫。

      明清之际,中国古典家具的榫卯式样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精妙。延续到今,榫卯结构和榫卯文化一直被红木家具行业从业者研究学习,但由于榫卯结构大多是存在于家具里面,不将家具拆散,很难见到其真容。同时,当下红木家具行业老一辈的工匠正在退休和老去,年轻一代在不断进入,他们对榫卯结构了解有限,于是叶双陶萌生了要将老祖宗留下的榫卯结构展示出来供行业参考学习的想法,这也是他编写《中华榫卯》这本书的初衷。明清家具研究专家张德祥在该书的序中说道,叶双陶凭着对榫卯形态功用的深刻理解,还在生产实践中尝试对榫卯进行了一些科学合理的改良和优化,并将成果写入书中,无私展示给读者。

      经过两年多的筹备、整理、查看相关史籍,由叶双陶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建筑分社出版的《中华榫卯》——古典家具榫卯构造之八十一法已于今年5月正式面世。该书较为系统地展示了古典家具中常用的81种榫卯结构,并附有详细拆装图解,同时还展示了当代非常实用的40套家具,并通过图片将其拆解,让读者更为直观地学习其内部榫卯结构,有了对榫卯结构的实践经验。出版后,该书受到了行业中研究者和经营者的广泛欢迎,从中国林业出版社·建筑分社了解到,该书销量非常好,现已有出简装本的计划。叶双陶表示,这本书就像是他30多年从业经验的一个总结和提升,他希望行业珍惜木材,做好榫卯结构,传承中国传统红木家具文化。

      深耕行业 需耐力取胜

      近年来,红木家具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行业在不断的升级洗牌,靠以前急功近利的经营方式肯定是行不通了。叶双陶坦言,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企业只有不断苦练内功、做好家具、诚信经营,才能赢得客户、赢得市场。他形象地将行业比喻成一场“马拉松”赛跑,只有最有耐力的人才能最终取胜。

      现在,叶双陶更是不断进行国内外游历,看展、看各地家具的设计和器型,寻找设计灵感。同时,面对家具行业优秀工匠人才紧缺的问题,叶双陶也在留住人才上大下功夫。不但给工人提供良好的住宿环境,还在修建升级版工厂,陶然居的工厂在工人作业环境和安全生产上都处在行业前列。他说,只有人稳定了,才能做好事情。

     目前,陶然居的红木家具在北方地区已经取得良好口碑。近日,陶然居通过地方政府的推荐,入选了央视网拍摄的系列纪录片《中华百工》栏目——《京作古典家具榫卯技艺》的拍摄,该纪录片是中宣部委托央视网启动实施“利用海外社交平台传播中国文化”项目。《中华百工》选取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重要的国家文化形象符号以纪录片的形式进行传播,旨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此次拍摄深入到陶然居生产一线,全方位地拍摄了其红木古典家具的制作过程,重点对京作古典家具的榫卯技艺进行了突出,以影像记录的方式再现了这一传统技艺的结构之美、力学之美,很好反映了大城县在京作古典家具制作过程中遵循古法、延续传统、继承历史的匠人精神。此栏目加强了中国优秀文化的对外传播,而选在大城录制京作古典家具榫卯技艺,是对大城县京作古典家具制作工艺的一种认可,也是对外宣传大城县的一次良机。这次拍摄也让叶双陶意识到传播的重要性,他希望能借助优秀平台让红木家具走出去,走得更远,让世界了解中国传统家具文化。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2017-11-04 第7版:文化家居·专题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评:安排“民俗假日”一定要尊重民俗细节
下一条: ·传统工匠精神的当代演绎
   相关链接
·[季中扬]《庄子》中的技艺美学与工匠精神·传统工匠精神的当代演绎
·田世信的“大匠之作”·[李若峰]川剧传承,工匠精神犹可用
·[乌丙安]手工技艺和人类共存亡·激活传统手艺,融入现代生活
·工匠精神入选今年十大流行语·工匠精神与技艺如何薪火相传
·徽州工匠的坚守:一生做好一件事·山西工艺美术发展提倡“工匠精神”
·最早源自中国的工匠精神现在去了哪里?·工匠精神与彝族文化:大方漆器手艺人的坚守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