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在非遗传承中讲述中国故事
——“东方·亮”中国光影与红木艺术展亮相悉尼侧记
  作者:本报记者 景晓萌 邓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10-19 | 点击数:3623
 

      澳大利亚悉尼当地时间10月12日晚6点,由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和悉尼中国文化中心共同主办的“东方·亮”——中国光影与红木艺术展在悉尼中国文化中心拉开帷幕。位于悉尼市中心CBD区域的悉尼中国文化中心华灯闪耀,熙熙攘攘。其中心展厅里,精心布置了两大非遗品类:中国红木家具与彩灯作品,在光影闪烁中,呈现出北京故宫博物院乾隆花园修复后的宫廷家具,以及四川自贡的节庆彩灯,在时空交错中,让中国古典文化艺术精粹在大洋彼岸华彩绽放。

      在此次展览中,来自北京的太和木作带来精工细作的宫廷家具,及其对北京故宫博物院乾隆花园宫廷家具的修复对比文献图片,呈现了中国红木家具的精湛品质与高超技艺;同时,来自自贡的海天彩灯实物及户外灯艺图片,展示出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的独特魅力。展览通过对数十件作品的精心陈列与布局,呈现出中国古老非遗艺术的当代生命力,以及传承至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中澳文化交流的丰硕成果

      作为中国文化传媒集团的年度重要海外展览,以及悉尼中国文化中心“天涯共此时”的系列活动之一,此次展览在筹备阶段便已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开幕式当晚,中国驻悉尼总领事顾小杰,中国驻悉尼总领事馆文化参赞张英保,悉尼市议员郭耀文,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文化报社社长刘承萱,澳大利亚中国问题专家珍妮弗·斯帕克等嘉宾莅临现场。悉尼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陈霜主持开幕式。宫廷家具修复专家、太和木作创始人关毅等参展企业代表也参加了开幕式。中澳两国各界名流汇聚一堂,共襄文化盛举。

      2017年是中澳建交45周年,中澳关系正处于重要的发展时期。45年前,富有远见的澳大利亚前总理惠特拉姆选择与中国握手,使澳大利亚“在四分之一世纪中与本地区及世界形成跨党派建设性关系”,在澳洲历史上书写了“无可比拟”的一页。45年后,中澳关系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双方在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从19世纪中叶中国人远渡重洋抵澳发展到今天,在澳华侨华人数量已达百万,成为连接中澳友谊的重要纽带。

      习近平总书记在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同时,也提出了五个“相通”的概念,其中就包括“民心相通”。当今世界,传统意义上的外交、国际关系日渐从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拓展至文化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日益成为维系国家间关系的重要力量。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外交是中国外交理念的独创,其中,文化外交又是重中之重。中国文化中心作为在海外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机构,在这里举办兼具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的中国非遗艺术展,通过非遗传承讲述中国故事,充分体现出中国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以及当代中国的创新与活力。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刘承萱在开幕致辞中表示:“中国和澳大利亚虽然远隔重洋,但两国友好交往源远流长,特别是近几年,两国领导人交往频繁,双方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拓展和深化。2017年也是中澳旅游年,对于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两国人文等广泛领域的交流合作意义深远。本次展览以‘东方·亮’为主题,主要展示中国的彩灯和红木文化,寓意中澳关系蒸蒸日上、红红火火。”

      宫廷艺术与民间文化的集中展现

      本次展览,太和木作带来了宫廷红木家具的经典样式,并通过7件精巧家具的现场组合,以小见大地呈现出公卿贵族日常生活中的会客场景及座具陈设文化。同时,为了让公众更详细地了解红木家具的手工制作流程与精湛工艺,展览还以文献陈列的方式,展出了关于故宫乾隆花园符望阁家具修复工艺及室内场景复原的摄影作品和影像记录,通过数十幅宫廷家具修复前后的对比照片,展现了“京作”宫廷红木家具的独特历史与文化品位。

      作为中华传统节庆游乐文化的代表,自贡彩灯的制作工艺与灯会文化源远流长。本次展览以自贡海天彩灯提供的传统宫灯、人物型彩灯、动物型彩灯、花卉型彩灯作为实物主体,并结合一系列大型户外彩灯游园会的精美作品、海外中华彩灯灯会及彩灯制作工艺流程的记录影像等,力图从不同角度展示彩灯艺术所彰显的中华节庆文化与宫廷游园灯会中璨若仙宫的海色天光。

      在开幕式后,关毅为现场嘉宾进行导览。关毅介绍,这些美轮美奂的宫廷艺术珍品,其中一些家具由于缺乏保护已经“病入膏肓”。如一款紫檀木漆面雕刻松竹梅花纹宝座,因年久失修,残损严重。经过太和木作团队工艺繁复的精心修复,宝座得以重现当年的光泽。

      协力打造海外文化交流高端平台

      此次展览由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悉尼中国文化中心主办,中传财富(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国文化报·文化财富周刊》承办,澳大利亚南海文化传媒集团协办,青木堂、上海定阳轩茶文化、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华人联合会、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华助中心作为特别支持机构。

      此次“东方·亮”——中国光影与红木艺术展是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与悉尼中国文化中心协力推动文化走出去的一次深度合作。这一展览是悉尼中国文化中心成立以来,首次举办此类作品展。“中国文化传媒集团践行文化走出去,使澳大利亚观众对中国文化有了感性的认识,也为两国文化机构、企业等在文化产业领域提供了合作机会。”陈霜表示。

      郭耀文表示,他非常高兴有机会见证这一优秀的展览,该展是将中国非遗艺术的传统工艺以现代化的方式完美呈现给海外观众的一个很好的案例。“悉尼是一个拥有多元文化的城市,并与众多中国城市有着友好和密切的城市关系,在这样一个城市里,跨越国界的文化理解尤其重要。此次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与悉尼中国文化中心共同举办的展览,为广大澳大利亚民众提供了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

      陈霜认为,此次展出的自贡彩灯与红木家具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展览将中国非遗艺术的传统工艺与现代观念相结合,并充分考虑到澳大利亚观众的审美要求,使东西方的文明与理念在展览中碰撞出新的艺术火花,“彩灯艺术体现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喜庆气氛,宫廷红木家具彰显中国古典榫卯工艺的神奇,中国文化传媒集团选择的展览切入点非常到位,淋漓尽致地反映出中国非遗艺术的工匠精神。”

      此次展览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媒体聚焦,新华社、中新社、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文化报》、人民网、《澳中周末报》等媒体对展览开幕式进行了采访报道。展览将持续至10月25日。

      (本文部分图片由姜长庚摄影)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2016-10-14 第1版:财富周刊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感非遗魅力 展三晋文脉
下一条: ·非遗知识产权保护势在必行
   相关链接
·[赵甜佃]非遗传承人身份认同政策及实践中的礼俗互动·[张启龙 乔方辉 路维民 张文艳 张统夏]实用是非遗最好的传承
·[袁芸健 左红卫]新疆国际大巴扎非遗集市对非遗传承传播研究·[尹嘉璐]他者视角下的太原传统剪纸非遗传承人生活史分析
·[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谢行发 沈琪]广东三灶鹤舞非遗传承与发展研究
·[吴凤玲]传统音乐类非遗传承与创新的思考·[谭肖雄]地域、表征、破厄:后传承时代新南方民俗的“守旧立新 ”
·[宋汶阳]传统村落中非遗传承的内生动力·[漆凌云]从融通到创新:中国故事学的本土化之路
·[罗浩然]论非遗传承团体的立法必要性与规则构建·[艾晶]优势视角下广西女性非遗传承人发展路径研究
·[朱莉莉]非遗传承实践选择与提升路径分析·[周玉洁 梁莉莉]以“记”载“道”: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口述史访谈的实践与思考
·[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张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使命及其传播路径研究
·[王晓宇 潘思薇]新疆面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王卫华]乡村振兴中的非遗传承
·[任积泉 苑秀琴]河西宝卷文化生态的形成及其对当代非遗传承发展的启示·[周福岩]非遗传承与社区参与——基于伦理学的视角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