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第二届长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
  作者:李协萍 王建军 刘恋 王克勤 罗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10-12 | 点击数:5798
 

      发源于世界屋脊的长江,日夜奔流,向浩渺的东海倾吐着亿万年的脉脉深情,一路滋养了魅力十足的巴蜀大地,哺育了瑰丽浪漫的荆楚人文,构筑了多姿多彩的吴越时空。

      长江文化,既是历史的产物,又是现实的存在,也是未来发展的基础,是我们血脉深处的烙印。长江文化带作为中华文化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文化板块,在它的多样性格局下有着高度的认同感,既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

      为深入落实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展示长江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新路径,进一步彰显长江文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部非遗司为支持单位,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湖北省文化厅和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武汉市文化局、武汉旅游发展投资集团、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的“第二届长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将于10月13日至17日在湖北武汉举行。本届非遗大展主题为“长江文明 非遗风采”,主会场设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同时在武汉市13个区设立分会场。

      这是长江流域15个省区市的500余项非遗、1000余位传承人、2万余件非遗展品向世界观众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向党的十九大献上的一份厚礼。

      非遗“武汉模式”创新发展。作为华中地区大型旅游文化企业,武汉旅游发展投资集团肩负社会责任,首开先河,提出“政府引导、企业运营、传承人参与”的“武汉模式”。截至目前,通过市场运作,有效保护和传承长江流域非遗项目300余项,签约传承人600余位。此次大展是非遗“武汉模式”的一次践行,包括5项专题展、3项传统技艺竞技活动、“双进”活动和1个非遗论坛,旨在推进长江流域非遗的保护和传承。

      长江传统服饰文化专题展:纺织服饰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遗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江流域的传统纺织服饰文化源远流长,传承至今的有数十项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如重庆荣昌夏布、瑶族织锦等传统织造技艺;贵州蜡染、南通蓝印花布等传统染整技艺;汉绣、湘绣等传统刺绣;上海龙凤旗袍手工制作技艺、畲族手工布鞋制作技艺等传统服饰制作技艺;藏族、苗族、彝族、土族等不同民族的服饰民俗。纺织服饰非遗以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成为传递情感的艺术符号,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个体情感和素朴的个人审美价值。

      长江传统饮食文化专题展:长江文明中的饮食文化根深叶茂,源远流长,是中华饮食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食源广博,名菜、名点、名茶、名酒荟萃。以巴蜀为代表的长江上游地区饮食文化、以荆楚为代表的长江中游地区饮食文化和以吴越为代表的长江下游地区饮食文化,构成了长江饮食文化的主体和轴心,风味万千,齿颊生香,脍炙人口,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质和鲜明的中国气派。近现代长江流域的饮食文化不断适应时代潮流变化,丰富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带动了中国饮食文化的进程。

      第二届长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期间,武汉市还将举办第二届煨汤技艺大赛。

      长江传统中医药文化专题展:展示长江流域15个省区市的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除有汉族中医药非遗项目外,还有藏医药、苗医药、傣医药等少数民族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传统医药膏、丹、丸、散的精巧制作工艺,亦有医疗、针灸、推拿、保健养生拳法等精彩方法。这些中医药项目虽各具特色,但是都秉承了传统医学理论,而且其精神内核都表现出相同的品质,那就是“大医精诚”。

      长江传统手工技艺综合展:展示那些以双手与简单工具配合所产生的、且能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传统手艺,按照青藏、云贵、巴蜀、荆湘、赣皖、吴越、沪上及闽粤8个文化区域,展示长江流域雕刻、陶瓷、编织、漆器、金属工艺等领域的传统手工技艺。另一方面,传统手工技艺的衰落是现代社会转型的必然产物,因而手工艺的复兴必须面对现实,响应时代需求,不断推陈出新。本次大展中很多作品富有时代特色。同时,这些传承人还现场展示技艺。

      湖北非遗研培成果展:主要展示中南民族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湖北美术学院3所高校实施国家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成果。为了在非遗传承中发挥作用,这些高校举办了湖北刺绣非遗项目培训班、湖北传统雕塑传承人群研修培训班、剪纸培训班、漆艺培训班等。本届非遗大展将采用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形式,展示学员们的泥塑、面塑、石雕、木雕、刺绣、剪纸等优秀作品,呈现传承人的艺术思想和观念,以及非遗承前启后的永恒生命。

      三项传统技艺竞技活动:织绣、剪纸、漆艺是长江流域最具特色的三类非遗项目。本届非遗大展组织不同地域、不同流派的织绣、剪纸、漆艺项目非遗传承人现场“比武”,以技艺对话、用作品交流。

      “双进”活动:在武汉市内设13个分会场和若干个活动点,集中开展非遗文化进社区、进校园活动,尽可能让各类人群对非遗的了解更全面、更立体。

      一个非遗论坛:邀请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非遗保护专家,围绕“传统工艺的创新性发展”主题进行讨论,引导非遗传承人对非遗项目进行思考,关注非遗文化的未来。

      与上一届不同的是,在本届非遗大展上,武汉市将设独立展示板块,共有31个非遗项目参展,包括汉绣、武汉泥塑、武汉剪纸、汉派木雕、武汉热干面、马应龙制药、叶开泰制药等,是参展项目最多的一个地区。同时,武汉市13个区及市直相关单位还将设分场,集中开展非遗进社区、进校园活动。

      长江非遗小镇将首次亮相本届非遗大展。长江非遗小镇由武汉旅游发展投资集团和黄陂区人民政府共同打造,规划占地8100余亩,总投资逾350亿元,拟打造一个集非遗文化、非遗旅游、非遗产业于一体的国家级特色小镇与世界非遗文化旅游胜地。

      本届非遗大展设计理念颇具匠心。一是突出长江文明主题。通过长江流域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集中展示长江文明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瑰丽斑斓;同时,通过千余名非遗传承人,讲述长江传奇故事。二是突出传统工艺特色。通过长江流域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中医药等非遗代表性项目,展示长江流域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和高超水平。三是突出非遗的生活性。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物、艺、境的密切关系,展示非遗的生活性。四是突出非遗的创新性。通过长江流域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传承能力与实践成果,展示非遗保护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五是突出非遗保护的参与性。通过互动体验及非遗进社区、进校园系列活动,展示非遗保护的参与性。六是突出传承人的主体地位。把传承人放到突出位置,尊重传承人、推崇传承人。一方面展示其精彩绝伦的看家绝活、拿手好戏,另一方面,让他们讲述非遗保护的生动故事与工匠精神,从而唤起广大民众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敬仰与尊崇。

      在这些理念的支撑下,本届非遗大展可谓亮点纷呈,有很强的参与性和观赏性。

      览 长江流域15个省区市500多个非遗项目,精品云集、琳琅满目,可观赏、可购买、有优惠。

      品 长江流域非遗美食汇聚,尝遍美食,还可集赞领取礼品。

      赏 长江流域传统服饰文化,各民族精美服饰现场走秀。

      享 现场感受长江流域传统中医药文化及诊疗手法、中药炮制技艺等。

      学 传承人工匠精神,三大高校联袂参与展示湖北非遗研培成果。非遗课堂一天两场,非遗老师现场授课,免费学习,每场预约20人。

      秀 三类非遗技艺竞技。15个省区市不同流派的剪纸、织锦、漆器非遗大师同台竞技。

      论 围绕“传统工艺的创新性发展”主题进行讨论,感受思想的火花。

      玩 各色互动活动,全民换装秀、美食大召唤、环游集章游等有趣好玩。剪纸、织锦、漆器三大类非遗传承人现场竞技,连线大舞台互动,每天两场。还有有奖知识问答,各色缤纷好礼送给观众。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7-10-10 第4版:专题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法国文化多样性保护的多重举措
下一条: ·二十四节气品牌宣言——中国优秀传统生活方式振兴计划
   相关链接
·[高荷红]“伊玛堪”:从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人类代表作·[朱燕 王锋 王峥 李锦]从“non-physical ”到“ intangible ”:“两分制 ”视角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 ”术语的选择与确立
·[朱奕丰]情知所起:文化认同视角下昆曲教育与活态传承的共生研究·[周全明 王慧婷]非遗视域下滦南评剧的在地化保护与开发
·[赵宇 张晓桐 史慧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探索·[张宇萱]整体视角与过程转向:国内外遗产化研究综述
·[张一帆]短视频语境下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路径·[张思蕊]非遗视角下满族说部的传承与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
·[张庆全 胡燕]第七艺术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张巧坭]大石窝石作文化村落的整体性保护
·[姚远]基于拉帕波特仪式传播理论下的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索·[严利]贵州苗族芦笙舞“滚山珠”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许逸亭]“以事象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非遗商业化不足问题的分析和对策·[谢行发 沈琪]广东三灶鹤舞非遗传承与发展研究
·[谢开来]大众文化中的咏春拳叙事研究·[温必锋 尹海鹰 沈素惠 黄玉霞 王杰]传承多彩非遗,筑梦美丽花城
·[卫才华 方洁]人本中心视野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再评估·[王娜]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调研报告
·[王晨]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唐璐璐]饮食成为非遗:意义建构、批量生产与隐匿的商业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