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初,电视、电影逐渐普及。“明显感觉到对皮影戏的冲击。”秦礼刚回忆,当时很多皮影艺人赚钱越来越难,在茶馆里演一场往往只有七八个人看。
皮影还有没有存在的意义?该怎么演?这门技艺该怎么传承下去?每场表演结束后,在不足10平方米的后台,秦礼刚几乎每天都在思考这些问题。作为皮影行业技艺精湛的艺人,自己10多次上中央电视台、3次上新闻联播、多次受邀出国表演,对技艺有着足够的自信,但却对于皮影的未来感到无奈。
“过去皮影戏火的时候,很多传承人的技艺只传后人;后来我想传给外人,想学的人却很少。尤其别人看做这个挣不到钱,就更不愿意学了。”秦礼刚说,毕竟,如果不能解决生存问题,传承就会很难,这是一个现实问题。
近年来,虽然曾经的戏迷年龄越来越大,但对皮影感兴趣的年轻人、外国人却越来越多。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中国皮影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12年,作为孝感云梦皮影戏代表人物的秦礼刚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云梦皮影得到了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一致追捧。“尤其这几年,国家对皮影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支持的力度逐渐加大。”秦礼刚深有感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如果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传承中华文化,要“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
“在提高中保护的理念”“非遗走进现代生活的理念”“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生态保护理念”。近年来,文化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特别强调这三个理念。另外,非遗保护体系顶层设计也在不断完善。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于2011年颁布实施,全国26个省份公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文化部还进一步完善了关于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与管理、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专项资金管理、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管理等制度规范。
后台表演(李政葳/摄)
“对皮影戏传承有信心吗?”“非常有!皮影戏是我一生传承的艺术,为了不让它成为绝迹,传承人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以往,秦礼刚的皮影戏内容多来自《三国演义》《水浒传》《七侠五义》等传统文学作品,现在,他把很多皮影戏融入了现代元素,加入很多即兴加演义,把时事新闻、生活日常都融入其中。另外,秦礼刚还把传统的皮影戏改编成儿童戏,推动皮影戏进校园、进社区,几乎每周都去讲课。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光明网 2017-09-25 【本文责编:孟令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