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老文化“火”起来
“从事雕版印刷技艺写样30多年,接受过很多媒体采访,但是上直播还是第一次。”江苏省非遗雕版印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芮名扬开始有了新的思考。
谈及与直播的第一次碰撞,芮名扬说:“直播要直接面对观众,应对他们的提问等根本没有准备时间,是很刺激的体验。既然年轻人喜爱网络直播,以后是不是可以通过直播平台招徒弟呢?”
在对中国陶瓷工艺大师陈坛根的直播中,直播团队幸运地赶上了瓷器开窑。当炉窑的门缓缓打开那一刻,叮叮咚咚清脆的瓷片开裂声通过一部手机在网络直播间传递给数万网友时,宛如一曲穿越千年的文化之音,与现代人隔空对话。
3个月以来,光明网、斗鱼直播团队先后去往湖北、安徽、浙江等14个省区市,深入非遗文化发源地,走访国家级、省级非遗技艺传承人,推出移动直播30多场,直播总覆盖观看人数近3000万。同时,以移动直播为切入口,光明日报、光明网进行了以“致·非遗 敬·匠心”为主题的大型融媒体系列报道,有效传播覆盖用户量达1.73亿人次。
北京同仁堂(集团)媒体广告管理部部长杨程表示,直播让更多年轻人了解了同仁堂的中医药文化,比如同仁堂的调剂工艺和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等。除直播外,同仁堂还通过与天猫、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合作,探索传统文化品牌互联网变现的通道。
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萧放说:“直播中的主持人、嘉宾与观看者互动,让这个过程有一种仪式感。假设我们通过直播平台举办一个祭祖仪式,观众通过同步观看整个祭祀过程,应当会激发他们的集体参与感。虽然身在异地却可以心心相通,这就是直播所能达到的效果。”
记者了解到,非遗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在传统传播渠道的推广过程中,不仅传播成本高,受众接受效果也并不明显。而互联网突破了地域限制,给非遗提供一个面向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展示舞台。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融媒体中心主任陆先高总结道,这次借助新媒体为非遗的传播与传承赋能,新媒体即时、互动、精准的传播方式,不仅可以让古老的文化“活”起来;还可以帮助一些相对小众的文化形态发现粉丝,以年轻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冷门的文化“火”起来。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孟令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