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学术传真

首页动态·资讯学术传真

让七夕文化走进现代生活
——“我们的节日·中国(鲁山)七夕节”举办
  作者: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8-29 | 点击数:3812
 


开幕式


中国节日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仪式


七夕民俗与现代生活大讲堂

  2017年8月28日上午,由中国民协、河南省文联、河南省民协、中共平顶山市委宣传部主办,平顶山市文联、中共鲁山县委、鲁山县政府联合承办的“我们的节日·中国(鲁山)七夕节”开幕式在河南鲁山隆重举行。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陈建文,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邱运华,中国民协副主席、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民协主席程健君等有关领导出席了本次活动。陈建文书记宣布开幕,邱运华书记代表中国民协致辞,充分肯定了河南省文联、省民协和地方政府对“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的支持和对振兴以传统节日为代表的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所做出的努力。

  开幕式上,本土歌手倾情演唱了选自中国(鲁山)七夕节原创歌曲征集大赛的获奖作品《银河之恋》、《鹊桥遥望》,牛郎故里情舞、养蚕舞、花瓷舞等节目艺术再现了鲁山淳朴的民风和厚重的民俗文化,天宫舞和仙女织表演描绘了“一带一路”伟大时代构想下鲁山靓丽的风景。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位专家学者、民俗文化研究者和周边数万群众齐聚牛郎织女传说发源地之一——鲁峰山,感受了这一原生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限魅力。开幕式后,参加活动的领导嘉宾还一同观看了瑞云观民俗展演,并考察了鲁山花瓷创作基地。

  8月28日下午,举行“中国节日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成立仪式由程健君主持,邱运华书记为北京师范大学萧放教授颁发聘书,聘任其为“中国节日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作为中国民协节日文化研究的专门机构,该中心将以中国各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及相关民俗文化为研究对象,配合中国民协组织开展节日文化活动,将节日文化和民俗活态文化遗产结合起来,宣传展示中国节日文化传承、保护和发展的工作成果。

  作为本次七夕活动的重要内容,会上还有“七夕民俗与现代生活大讲堂”和“七夕文化研讨会”。七夕民俗文化大讲堂由中国民协国内联络部主任侯仰军主持,萧放教授、高有鹏教授、王娟教授、邹明华研究员主讲,期间穿插河南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精彩表演,网易直播平台对本次大讲堂活动进行了全程直播。据统计峰值时段共有5万多人同时在线观看。大讲堂上,萧放教授顺着七夕传统文化脉络,结合鲁山七夕习俗,深入浅出地对七夕文化内涵和当代意义进行了深入剖析,令现场听众受益匪浅并在直播间吸引了众多网友的热情参与和讨论;高有鹏教授以从天上到地下的独特视角,为七夕这样一个全民性传统节日带来了不一样的品读;王娟老师从星相学与神话故事切入,从秦始皇塑造牛郎织女石人的故事说起,给我们梳理了七夕史话的历史渊源与宏大画卷;邹明华老师以西和乞巧习俗为例,为大家解读了七夕习俗与传说专名。同时进行的分组研讨会上,来自北京、山东、四川、河南等地的与会专家也纷纷就个人相关研究成果在会上做了分享和探讨,为更好地研究以七夕文化为代表的节日文化提供了更多解读的视角和有益的思路。

  本次鲁山七夕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精彩纷呈,使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领略到了河南鲁山作为全国牛郎织女文化发祥地之一的深厚文化底蕴,也进一步提升了“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的品牌形象和活动内涵,使“人民的节日人民办,人民的节日人民过”的活动宗旨更深入人心,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文章来源: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网 2017-08-25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中国民协:关于成立“中国节日文化研究中心”的决定
下一条: ·中国各地拯救正在消失的传统村落
   相关链接
·[彭伟文]“爱好”和“高兴”:传统节日的精神价值和社会价值·[毕雪飞]牛郎织女故事在日本中世的生成与叙事观的转变
·[刘婧]仪式感与在场:七夕作为传统节庆的现代化重构·[柯小杰]传统节日民俗中的卫生防疫智慧
·[加俊]老妪有所依:在七夕民俗传统中凝聚和维系群体认同·[程安霞]景观化:旅游场域中传统节庆空间生产的现代转向
·[陈长虹]七夕节、巧女神与九子母·[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郑雅婷]执子之手:从奶茶营销看新时代七夕情人节·[杨宇]隋唐及宋元:中古时期七夕节的发展演变研究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穆昭阳]从文本述说到述说文本:七夕文化传播的实践路径与演绎意义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文创融合,国民游戏推动苏绣文化再“出圈”·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