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员之声

首页动态·资讯会员之声

段宝林:请关注民间文学
  作者:段宝林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5-15 | 点击数:3537
 


后羿射日 潘絜兹绘

  习近平同志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讲话,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文艺创作、文艺工作都要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同志还强调文艺工作者要虚心向人民学习,要深入群众,深入了解群众的心灵。

  向人民学习,一方面是深入生活,另一方面,文艺工作者还必须注意认真向人民的文艺——民间文学学习。

  民间文学是广大人民口头创作的语言艺术,深刻表现了人民的心灵。鲁迅晚年在《不识字的作家》专文中,高度评价了“刚健清新”的民间文学——不识字的作家的文学创作。这是发人深思的。

  几千年来,广大的人民群众95%以上是文盲。他们只能靠民间文学来进行文学教育和欣赏。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道德品质,也是靠民间文学来传承的。这就说明,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上,民间文学功不可没。

  民间文学是与作家文学并列的两大传统文学,在文学史上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古今中外几千年的文学史来看,民间文学是文学的根基。文学史家们早已证实:一切文学体裁——诗歌(包括二言诗、三言诗、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词、曲、白话诗)、小说、戏剧、曲艺说唱(包括评书评话、相声、大鼓词、弹词、变文、宝卷)……都是从民间文学中首先创作出来的;一切伟大的作家、艺术家都是在民间文学的哺育下成长起来的。

  伟大的艺术家如贝多芬、肖邦、柴可夫斯基、聂耳、冼星海等等大师,都特别重视搜集并学习、利用民歌进行创作。在文学史上,从屈原、李白到关汉卿、罗贯中、施耐庵、曹雪芹、鲁迅等等伟大作家都非常重视学习和利用民间文学。可以说,没有民间文学就不可能有屈原、李白的诗,也绝不可能有《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这样伟大的小说。

  可见,民间文学应该是作家和一切文学工作者的必修课。

  我们为什么出不了伟大的作品,在学习民间文学这一方面缺少自觉,恐怕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高尔基说:“不懂民间文学的作家是不好的作家。”千真万确!

  如果一个作家不懂人民自己的文学创作,不懂人民的艺术趣味和人民的心灵,怎么能写出人民喜爱的伟大作品呢?

  同理,我们更可以说,不懂民间文学的文学理论家、批评家和一切文学学徒们,也必然是不好的文艺理论家、批评家和不好的文艺工作者。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文学的根基。他们的文学知识是很不全面的。他们就像是无根的浮萍,非常肤浅而不深。

  民间文学是文学的根基。没有根,大树就要枯萎,大厦就要倒塌。这是非常明白的道理。

  但是,根基是位于地面之下的。粗心的人们往往看不到它。明明屈原、李白、歌德、普希金、拜伦、雪莱等等大诗人都很重视民歌,但是,现在很多写新诗的人,并不重视民歌,有些小青年甚至还说:“新诗学民歌就会使诗歌太低级了。”这当然是不了解诗歌历史的无稽之谈。

  我在编《古今民间诗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时曾经请著名诗人公刘写序。他在序中说得非常好:

  “民歌是诗歌的母亲。

  写新诗不重视民歌,

  就是不认娘亲。”

  这“不认娘亲”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看看现在流行的许多模仿西方现代派的新诗,其中有些完全不顾读者看得懂看不懂,结果就是严重脱离人民,他们的诗歌人们看不懂,就起不到诗歌应有的情感交流作用。这种晦涩的诗歌当然是不受人民欢迎的。他们自以为这些诗歌是高级的精英,其实背离艺术规律,其艺术性当然是非常低级的。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报》 2017年05月12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徐艺乙:振兴工艺 弘扬传统
下一条: ·[刘晓峰]中国妖怪行不行
   相关链接
·[朱家钰]“特地背着家乡人生产”:“特产反差叙事”的生成与极化·[张海月]聊天记录里的故事:“数码一代”的民间文学实践
·[卫则戎]民间文学的社群认同与文化认知探讨·[王祖悦]20 世纪初民间文学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所揽月]遗产旅游中民间文学的传统化实践·[米思璇]革命故事讲解员的表演与实践
·[毛巧晖]跨越1949:民间文学的重建及其学术史意义·[路童越]新疆杂话的生活性特征研究
·[郭阳]网络民间文学定义再探究·[陈钰文]非遗保护与传承视域下民间文学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策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民间文学”回归中国语言文学二级专业目录
·[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朱家钰]从角色到人物:故事学的层级术语体系
·[赵莎]重回本土:对民间文学现代性论争的反思·[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