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会议信息

首页动态·资讯会议信息

首届东亚民俗文化与民间文学论坛举行
  作者:记者 任维东 通讯员 王葳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8-27 | 点击数:3355
 

  光明网昆明8月20日电(记者 任维东 通讯员 王葳)古代神话、古代小说、民间传说、宗教祭祀、民族习俗等,在全球化、互联网的时代大背景下,应该如何来研究、怎样应对挑战?今天上午来自韩国延世大学、韩国首尔大学、日本神奈川大学、日本爱知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云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台湾东吴大学等的民俗学及民族语言文学学者共同聚首云南大学,一起研讨当代社会快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形势下民俗学、民间文学所面临的挑战。


论坛现场

  本次论坛由云南大学与韩国延世大学共同举办,云南大学文学院、延世大学中文系等承办。云南大学李子贤教授、韩国延世大学白永瑞教授、中国社科院安德明研究员在大会上做了主旨发言。

  与会的许多中外学者纷纷为云南大学的民俗学、民族语言文学研究所取得的成绩点赞。

  据了解,云南大学的民俗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两个专业有着深厚的学术传统。自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来,老一辈学者就曾多次深入到西南各少数民族地区,做了长期、大量的田野调查工作,收集了丰富的文献和田野调查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形成了诸多在国内外学术界影响卓著的研究成果。以费孝通为首的学者们开创了光辉灿烂的“魁阁时代”,其中也不乏民俗学和民族文学的研究成果。徐嘉瑞、叶德均等著名学者,都曾从不同角度切入到民俗学的研究领域。20世纪50年代,云南大学中文系就开设了《人民的口头创作》等课程。云南大学中文系师生还参与了1958年大规模的采风活动,搜集了大量少数民族的口承文学资料,整理出版了一系列民间文学的作品。1959年首次在全国设置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并开始招生。1978年,云南大学在中文系成立了少数民族文学研究室。1980年上半年,受教育部的委托,云南大学为全国19所高等院校开办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概论》师资培训班”。1983年,云南大学的“民俗学”首次招收硕士生,1992年正式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于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中国少数民族艺术”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00年获国务院学位办批准。2016年云南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博士点开始招生。2017年,云南省文化厅和云南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云南大学成立了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和人才培训基地。


与会代表合影

  通过几十年的耕耘和发展,云南大学的民俗学研究已经在民族民间文学理论建设、神话学、史诗研究、西南少数民族文学、民族文化与民俗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学科优势和特色。

  云南大学党委副书记、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主任张昌山教授说,由于独特的自然、历史与人文环境,云南形成了多元文化共存的格局,当下,云南各民族既有大量活形态民俗文化的存在,又有许多新的文化事象涌现出来,这些都有待于我们这一代学者去探究和分析。或许,对不同地区民俗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的研究,能成为某种通识性文明准则造就的推动力。民俗文化对于时代文化建设、民族认同、个人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此次云南大学与韩国延世大学联袂举办“首届东亚民俗文化与民间文学论坛”,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者相聚一堂,以学术正义的名义,共同探讨“当下东亚各国民俗文化传承的现状与走向”这一亟待讨论的问题,意义非常重大。

 

  文章来源:光明网 2017-08-20 14:18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城市化进程与文化多样性” 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
下一条: ·“我们的节日﹒重阳——中国乡规民约、家风家训研讨会”征稿通知
   相关链接
·[朱家钰]“特地背着家乡人生产”:“特产反差叙事”的生成与极化·[郑涛]简述东亚民俗学发展史
·[张海月]聊天记录里的故事:“数码一代”的民间文学实践·[卫则戎]民间文学的社群认同与文化认知探讨
·[王祖悦]20 世纪初民间文学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王蔚 熊文慧]城南龙灯的民俗文化蕴意及传承保护
·[所揽月]遗产旅游中民间文学的传统化实践·[米思璇]革命故事讲解员的表演与实践
·[米海萍]“河出昆仑”青海说的民俗文化诠释·[麋鉨萌]中式恐怖游戏的民俗应用与玩家体验
·[毛巧晖]跨越1949:民间文学的重建及其学术史意义·[路童越]新疆杂话的生活性特征研究
·[郭阳]网络民间文学定义再探究·[陈钰文]非遗保护与传承视域下民间文学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策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民间文学”回归中国语言文学二级专业目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