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出版资讯

首页动态·资讯出版资讯

近百首龙华民谣汇编成册
  作者:徐汇区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5-28 | 点击数:2736
 


  “龙华塔、塔龙华,三月庙会游龙华,龙华地方出桃花,千亩桃花映面红。”每天清晨,徐汇区龙华街道的上千位居民,跳起自主创编的“龙华民谣花棒操”。这套操取材自龙华民谣。两年来,龙华街道携手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抢救性挖掘整理了近百首流传于龙华地区的民谣。日前,汇编成册的《龙华民谣》一书首发。

  民谣是部地方活史书

  收集到的近百首龙华民谣,流传最久的有1000多年历史,按照“风物”“四季”“民风”“描物”“童趣”“拟情”“纪实”“规劝”分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副理事长陈勤建说,龙华民谣记载了龙华人的乡愁。民谣集中有生产生活知识,如《养蚕歌》《卖白果》;有庙会里的戏耍技艺、寺庙习俗,如《隔壁戏》《调狮子》等;也有龙华的街头生活景象,如乞讨歌谣《乌龟上街头》等。另外,还收录了吟咏龙华风物人文景观的民谣,如《龙华塔》《龙华小镇》等;《八仙庆寿》等民间神话与婚恋题材的民谣也有数首。

  “民谣是记录地方社会生活的活史书。”在陈勤建看来,《十约郎》《十二子》等多首龙华民谣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十二子》将十二个月与龙华生活生产习俗结合在一起,并选定有代表性的农作物、习俗来记录每月农事。‘十月里向造房子’‘十二月里养小胖子(生孩子)’等关于家庭生活、生产建设等习俗知识,是过去尚属农业耕作区的龙华民众面对农业生产和家庭生活的一般观念。”

  各种途径寻找民谣踪迹

  回忆起龙华民谣的收集、整理,龙华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杨海英的最大感触是“坚持”。“随着龙华街区的改造,祖辈都居住在这里的老龙华人已经很少了,这是我们遇到的最大困难。”负责民谣收集工作的工作人员,一边打听老龙华人的所在,一边咨询专家、去档案馆翻找资料,从各种途径寻找龙华民谣的踪迹。“年纪大的老龙华人把民谣哼唱给我们听,但有时候唱不全,我们听到两句完整的,就开始找资料,慢慢地补全每一首民谣。”老城厢里长大的曲艺理论家、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徐维新也加入到龙华民谣的收集中。“上海滑稽剧团有个传统的段子《龙华塔》,以龙华塔为载体,有几段绕口令。在整理、新编段子的过程中,我也收集到一部分龙华民谣。”

  2016年,“龙华民谣”被列入徐汇区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除了《龙华民谣》一书的编辑出版以及加大“龙华民谣花棒操”的推广外,龙华街道还邀请了一些专家,对部分龙华民谣进行谱曲,拟举办“龙华民谣歌咏大会”。同时,街道还将选取一两家区域幼儿园作为“龙华民谣传唱基地”,将童谣编入教材,让儿童在简单有趣的形式中接触风土龙华。

 

  文章来源:中国上海网 2017年5月26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维吾尔民歌精选》近日出版
下一条: ·《中国香文献集成》新书发布会在京举办
   相关链接
·[朱家钰]“特地背着家乡人生产”:“特产反差叙事”的生成与极化·[张海月]聊天记录里的故事:“数码一代”的民间文学实践
·[卫则戎]民间文学的社群认同与文化认知探讨·[王祖悦]20 世纪初民间文学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所揽月]遗产旅游中民间文学的传统化实践·[米思璇]革命故事讲解员的表演与实践
·[毛巧晖]跨越1949:民间文学的重建及其学术史意义·[马丽莎]东乡族口头歌谣的演说场域分类研究
·[路童越]新疆杂话的生活性特征研究·[李正宇]韦大列对中国民俗学发轫的贡献及其意大利学术渊源
·[李国太]革命文艺的“生成”:川陕苏区红色歌谣创编机制研究·[解乐乐]渔业历史文化的镜像:《山东省渔民歌谣集解》研究
·[郭阳]网络民间文学定义再探究·[陈钰文]非遗保护与传承视域下民间文学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策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民间文学”回归中国语言文学二级专业目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