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社会科学报讯(记者 段丹洁)1月4日,由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主办的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与理论创新研讨会在京召开。中国民俗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朝戈金表示,伴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推进,民俗学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亟须加强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与理论创新研究的问题意识,中国民俗学要有自己的学术传统,同时也要放眼世界。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林继富认为,中国民俗学从历时性角度而言,其学科建设与理论创新研究的形成有其复杂的历史原因,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各方面的因素;从共时性角度而言,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及理论创新研究的内部差异巨大。他谈到,开展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与理论创新是深化中国民俗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展示中国文化的丰富性,增进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意识,增强文化自豪感。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魁立表示,民俗学研究不仅关系到自身学科建设,对整个社会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精神层面以及传统文化的关注不断提升,当今社会发展需要学习和传承民俗文化。在民俗学研究过程中,不仅需要解构性的视角,更需要从宏观上进行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把握。民俗学要关注“人”,将“人”作为民俗文学的载体,关注“人”的问题,脚踏实地进行深入调查。
在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勤建看来,中国民俗学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与中国社会发展、民众生活和文化建设是紧密相连的。在理论创新方面,不仅要关注学科理论话语的创新,还要体现学科体系化、科学化,逐步使中国民俗学学派走向成熟,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7年01月06日08:27 【本文责编:CFNEdito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