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业者说:
对于还原和恢复传统的烧制手段,钧瓷烧制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刘红生认为复烧柴窑很有必要。“窑为瓷之母。对于钧瓷而言这一表现尤为突出,因为钧瓷是靠窑变来表达的一种艺术形式,这其中,窑炉结构及烧成制度对窑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刘红生说,在柴窑的烧制气氛中,钾、钠和钙等元素可以使得釉水的流动更加动感,烧出的作品古朴含蓄,表现出宋代的审美。在煤窑的烧制气氛下,氧化钙更多地与釉水结合,作品可以呈现出刚烈的气魄。使用碳窑,因为其烧成时间短,所以作品的风格也更加清新亮丽。而对于气窑,因为窑炉内没有微量元素,所以烧制的作品釉色更亮,色彩饱和度更高。因此,从复原和研究传统技艺发展脉络的角度来说,“知古”有着特殊的意义。
在定瓷烧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庞永辉看来,复烧柴窑的做法对于陶瓷艺术家搞创作成立,但对于陶瓷行业的发展却并不成立。“气窑的发明为窑炉结构改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它很好地提高了烧成温度、缩短了烧成时间,已经能够满足陶瓷烧制工艺的基本要求。如若对窑炉升温曲线长短控制得当,同样能够烧制出温润含蓄的效果。”庞永辉说,“宋代的陶瓷作品之所以卓越,正是因为当时科技与文化的无缝对接,如今我们的窑炉技术在前进,我们不应该抱着原始的烧制手段不放,或是盲目地跟风,而应该将目光聚焦在作品所表达的文化和艺术上,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来创作当代作品。”
◇ 专家视点:
刘润福(清华美院陶瓷艺术设计系副教授):“柴烧热”的出现是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自我需求。当工业化的量产满足了大众物质需求后,人们会产生对于情感表达和艺术多样性的文化需求,也正是精神需求带动了“柴烧热”的发展。对于当下的柴窑烧制而言,受成本环保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与功能价值相比它更大意义表现在文化价值上。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学术界对于传统柴窑烧制技艺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文博体系的“修复”或产区匠人的技艺恢复层面,具体到窑炉的构造和实际的操作,当前的现状还是以传承人师承的操作习惯、经验技巧、感性认知层面为主。而对于复原窑炉技艺来说,对于不同的陶瓷项目,其技艺发展的盛衰起落也各不相同,如果我们简单地将传统工艺复原到前一个时代的水平其实意义不大。我们应该研究复原的是这项工艺发展到历史最高峰的那个时期,当时的窑炉结构、烧成工艺、审美风格是什么状态。因为只有站在一项工艺发展的高峰上,才能走向另一个高峰。推进一项工艺技术向前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要真正了解和判定前人的最高峰时期的作品是怎么做出来的,为什么当前和高峰期烧出的作品不一样,我们应该明确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7年3月31日第5版 【本文责编:博史伊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