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业者说:
建水紫陶烧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田静的工坊——陶茶居田记窑多年来一直坚持柴窑和气窑“两条腿”走路。他们每年会烧七八窑柴烧,不计破损,每窑大概能产出100多件作品,烧窑的成本每年为几十万元。谈起柴窑和气窑的区别,田静打了个比喻:“简单地说就是砍柴烧火煮饭与电饭锅煮饭的区别,一个成败就在天、人和一把火,而另一个更快捷和可控。即使用同样的米,二者烧出来的味道也是截然不同的,柴烧对于个人的技术能力和经验要求都是极高的。”她很确定,“泥与火的艺术才是陶的生命历程,当前很多陶瓷类的项目都是以烧制技艺来评选和命名非遗的,因此作为非遗项目的传承保护基地应该坚持传统的柴窑烧制。”
在龙泉青瓷烧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徐朝兴看来:“从技艺保护的角度出发,保留几条龙窑,以技艺展示为目的每年烧一次是可以的。但无论从保护森林自然资源抑或是环保的角度考虑,都不应该再提倡烧柴窑,毕竟时代不同了,保护传统工艺也需要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建窑建盏烧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孙建兴也认同这一观点:“我们的作品大多数属于日用品,没有必要付出那么大的代价选择一种相对落后的生产方式来制造。”孙建兴更倾向于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以便使电、气窑烧制的作品达到类似柴烧的效果。通过反复实验,他研究的电气窑还原烧制技术也取得了突破。
钧瓷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任星航多年来也一直潜心研究窑炉技术的改进。与孙建兴有所不同,任星航将功夫更多地花在了研制节能环保柴窑窑炉上。“通过对窑炉的改造,原先需要5吨木材才能完成的产量,如今仅需要半吨;过去需要连续烧制40个小时,现在仅需10个小时,实现了节能和高效。”任星航说。
◇ 专家视点:
吕品田(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生产技术在向前推进,面对资源匮乏和环境保护的问题,如今再大规模地烧柴窑已经不现实了。当然,从作品效果上看,柴烧烧造所产生的变化更多,在强调历史感方面也是别的窑炉没法达到的,但柴窑也并不完全是非遗项目的全部,因此,有条件的地区从保存历史记忆的角度出发,保留1条到2条柴窑、有限制地使用也是可以的。此外,柴窑烧制技艺的展示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有利于旅游开发。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7年3月31日第5版 【本文责编:博史伊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