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亚的斯亚贝巴12月1日电(记者王守宝)“11月30日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也是难忘的日子,这一天,中国‘二十四节气’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申遗代表团团长、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巡视员马盛德在当天申遗成功后自豪地说。
正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当日经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马盛德认为,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中国“二十四节气”项目的认可,也标志着我国在申报非遗项目方面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他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二十四节气”在当今依然有存在价值。“这是我们祖先天才的创造和伟大的发明,几千年来我们一直在延续、不断地传承。今天,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世界里,‘二十四节气’仍然在使用,指导我们的生活,指导我们的生产、实践,这非常了不起。”同时,“‘二十四节气’又在不断地发展,还形成了很多以节气为特点的习俗,比如清明节,所以这个项目能够入选,非常有意义。”
马盛德指出,“二十四节气”是跨民族的、跨地域的,每个中国人都应是节气的传承人、保护者、实践者。
中国民俗学会会长朝戈金作为非政府组织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他认为,“二十四节气”不仅是人类的智慧,还是生活实践的一部分,因为“二十四节气”和农业文明相结合,深刻反映了农业、农事规律和气候、物候特点,同时,指导着农业生产和其他生产、生活活动。
“‘二十四节气’作为老祖宗发明创造的一套知识体系,一套时间管理制度,今后,对于我们理解宇宙、理解自然、理解人的活动,特别是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朝戈金同时指出,“二十四节气”目前也面临“失传”的威胁。“‘二十四节气’中有些节气非常有名,但有些节气已经逐步淡出人们的视线,被人们遗忘。”
“所以,如何让民众意识到这个问题,以及如何更好地传承‘二十四节气’,保护和弘扬这个传统文化,是我们的使命,”朝戈金说。
文章来源: 新华社 2016年12月01日
【本文责编:刘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