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媒体报道

首页动态·资讯媒体报道

中山装回归背后的文化自信
  作者:记者 言芜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12-12 | 点击数:3111
 

  孙中山先生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其改良设计的中山装也是中国最具革命意义和流行性的服装。11月30日,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日本孙中山文化基金会主办,中国服饰报社承办的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中日时尚论坛及时装秀”在北京举行,中国设计师张肇达和日本设计师小筱顺子共同发布了各自设计的新款中山装,并举办中日时装秀。此次活动旨在缅怀先贤基础上推陈出新,倡导国际化与时尚的结合。在设计师的创新思路下,中山装似乎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回归。

       衣以载道论今昔

  对于中山装的起源有各种流传。孙中山旅居日本多年,当时其便服则是从日本学生制服改造的。他将日本学生制服的诘襟改成立折襟,并改变了口袋的样式。中山装可以说在综合了日式学生服与欧洲服装基础之上所设计的中式服装。中国著名服装设计师张肇达说:“所有的创新都是为了传承,中山装的出现正是分享人类共同文明之举。”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张庆辉认为,中山装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今天我们的优秀设计师用东方的审美方式与视角,融合民族和时代的元素来进行创新设计,重新演绎中山装,这是纪念孙中山先生的一种很好的表达。中山装也是一个符号,由此引发我们今天对时尚的思考。”

  日本孙中山文化基金会副会长渡边满子通过照片来诉说她的家族与中山装的历史渊源。她认为,一个人的着装不仅反映他的状态,也是对对方的一种礼仪态度。中国服装论坛执行主席王军结合各国对于服装的礼仪,重点对中山装这一时代的产物作了进一步的阐释,对时尚的创新与传承寄予厚望。陈云龙作为红帮裁缝第三代传人,讲述了“红帮裁缝”的历史。红帮裁缝发轫于清末民初的宁波,作为当时最早与国外通商的口岸城市之一,不少裁缝曾为外国人(又称“红毛”)制衣,“红帮”由此得名。在中国服装史上,“红帮裁缝”创立了5个第一:中国第一套西装,第一家西服店,第一部西服理论专著,第一家西服工艺学校,当然,还有第一套中山装。

  “衣以载道”是一种精神。中国服饰报社总经理、《艺术与设计》杂志社社长钱竹谈到,中山装的对称和一板一眼,警醒我们做事要有规矩。改革开放后提倡穿西装,要的也是一种精气神。现在,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大大提升,如G20峰会在杭州举办,使用新中山装这样的礼服是再恰当不过了。衣服始终服务的是人,它既是民族文化发展的缩影,也是国家进步的缩影。中国人就是要穿出自己的样式,这点很重要。

  中山装回归体现文化自信

  中山装结构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其前襟的四个口袋代表“国之四维”礼、义、廉、耻,前襟五粒纽扣象征“五权分立”,袖口三粒纽扣代表“三民主义”,上部小口袋的倒山形体架式袋盖寓意知识分子的重要,这种暗喻是中国传统服饰文化和服饰审美思维中最具代表性的特征。闭合的翻领、前衣襟五粒纽扣系结,体现出中正、坚韧、挺拔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民国时期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山装携带着一份社会彻底改革、人民当家做主的民族自尊和自豪感而风靡全国。中山装曾一度流行为当时中国男子最喜欢的标准服装之一。很多领袖人物如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都常穿中山装。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开始追求个性化,中山装作为全民服装的热潮逐渐消退。今天我国的领导人在一些重要场合也会穿中山装。

  籍贯广东中山的张肇达,从小受父辈影响,对孙中山先生的伟大情操和崇高思想更是敬佩有加。张肇达表示,此次对于新中山装的创作正是渴望在中山装的“经典”与“个性”中取得平衡。他在对中山装进行重构时,保留了最为核心的立领和口袋的设计,以古希腊巴比伦美学中对唯美体形的追求,重构中山装的体形,将新中山装变得更合体、更时尚。在男装的设计中,利用蓝、紫、灰、黑为主色,将套装混合搭配,追求更年轻化和潮流感。再将中山装的特征结合女性套装,以米白色、浅灰、深灰为主调,更大胆地加以重构,以彰显个性和时尚,让本极富男性特色的中山装更优雅与简洁。他说,希望能以自己对那个年代的解读和对时尚的理解,将中山装所承载的大时代下中华文化精神重现,既符合当下审美和追求,也传承孙中山先生毕生所倡导的“天下为公”的思想。

  另一位日本设计师小筱顺子则是在日本乃至国际舞台上与三宅一生、山本耀司和高田贤三等殿堂级泰斗齐名的大师。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小筱顺子便带着她的设计去了巴黎,此后,她一直在巴黎时装周发布其个人时装秀。而在中国,小筱顺子长期以致力于促进中日时尚文化交流的使者形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1985年夏天,她在北京举办了当时中国国内最大的时装秀,反响热烈,此后20多年间相继在北京、上海等地举行多场发布会。今年,她不仅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特别发布会,更成为上海世博会的推广大使,并在798艺术园区举办展览,孜孜不倦地推进中日时尚文化的互动与交流。

  四方剪裁、几何造型是她的最爱,蚕茧形、螺旋形的样式,前卫动感十足;黑色是她常用的颜色,因为能平衡造型带来的冲击;如果不用黑色,那么一定就是纯色。她表示,在流浪的心态里融合希望与和平的信仰是自己希望达到的境界。

  在T台上,中山装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之中。虽然变换了材质、细节,但是中山装经典的形象还是回来了。在服装界日益强调本国元素的今天,中山装的回归也成为我们这个大国文化自信的一种鲜明体现。

(本文原载《中国文化报》2016年12月11日)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张倩怡】

上一条: ·扬州地方文艺成为大学必修课 传承发展民间文化
下一条: ·华东师大民俗学研究所“吉庆有余——博物馆驻校服务”活动完美收官
   相关链接
·[李娟]山西北朝多民族服饰文化融合实践·[张茜]历时与共时视角下唐代女性服饰民俗的流变研究
·中国民族服饰将赴美展演 一批非遗项目同时亮相·“霓裳银饰—多彩贵州少数民族服饰艺术展”开展
·首个苗绣“数字博物馆”将传承“穿在身上历史”·中国传统民族服饰:国际时尚“激活”古老传统
·[周星]中山装·旗袍·新唐装·服饰民俗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