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内蒙古大学开班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汤书昆:现代生活向传统工艺提出新命题
  作者:汤书昆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10-22 | 点击数:1332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与消费追求,所以来自历史文化深处的传统工艺,如果能够重新走进现代生活并成为消费追求都是一种幸运。在此,我想谈两点感想。

  一是如何刻画传统工艺的行业特征。我们说传统工艺行业的基础是生产产品,技艺是支撑,消费是出路,满足生活需求是目的。传统工艺行业在历史上很长时间都归属于轻工业,虽然我们今天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作为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强调了它的文化价值、传承的意义,但它仍属于传统产业,具有产业的特征、产品特性、消费特性、制造工艺的特性。因此传统工艺要走入现代生活,首先要满足实用性。第二是好用,好用包括很精巧的设计以及很好的技艺。第三是让人喜欢,从审美上来说让人爱不释手。我觉得这样一个传统工艺产品或者说这样一个行业才能更加贴近现代生活。

  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因为我国大陆在很短的时间里经历了较高强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留给传统手工业适应当前生活方式的过程太短。传统工艺领域有较多细分行业要走进现代生活,在过去政府推动、民间推动不够的情况下确实难觅出路。任何行业都有新陈代谢、生老病死,在生活方式与消费追求有重大变化的当下,期望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并非易事。我认为,对传统工艺来说现代生活需要经典技艺的提炼,传统审美跟现代审美的衔接是一种融合和再造的过程。

  二是现代生活向传统工艺行业提出振兴命题。中国传统工艺行业积累了丰富的审美范式,但是那些范式与风格在开放的生活方式与消费追求下能否打开新天地,获得新追随,确实存在甄选、提炼、应用的再创造过程。另外,国际文化的开放融合带来不同审美范式间很强的碰撞,也会形成新的审美风格的流行,中国传统工艺行业存在着对新的审美培育的挑战。

  此外,需要强调的是,在工艺行业每一个新的时代都会涌现一些新的产品和领域,这些大都是由市场研究专家和产品工程师在探索和引导的,而这部分力量也应该引入传统工艺行业。比如,最近新开发的宣纸新产品,适合钢笔等使用的宣纸、宣纸打印纸和复印纸等。这些探索,一旦实现就会为传统手工艺行业带来一个非常大的消费空间。

  (作者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文章来源:中国文化报 2016年10月19日第4版
【本文责编:博史伊卓】

上一条: ·华觉明:创新与振兴是必由之路
下一条: ·乌丙安:传统与现代应该“血肉相连”
   相关链接
·[马盛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十讲》·[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
·中山大学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 2024年全国高校非遗政策与实务培训班招生简章·[康丽]从女性赋权到性别协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发展史上的性别平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
·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